-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小高年级学童地震相关板块概念之研究-台北立大学
國小高年級學童地震相關板塊概念之研究
國小高年級學童地震相關板塊
概念之研究
張鈺梅 1 許民陽 2
1 桃園縣林森國民小學
2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
(投稿日期:94 年 11 月25 日;修正日期:94 年 12 月5 日;接受日期:94 年 12 月13 日)
摘要
臺灣島的誕生與板塊運動息息相關,且日常生活當中,臺灣島受板塊運動
引發地震也特別多,但國小課程卻很少提及地震發生的原因─板塊運動,本研
究者以國小高年級學童為對象,探討他們對地震相關板塊概念的認知情形,並
希望透過本研究能對往後課程編輯者提供參考。
本研究的研究方法主要採取量的研究方法,並輔以質的方式進行研究。研
究工具為自編之「地震相關板塊認知測驗」及「地震相關板塊認知的訪談大綱」,
並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薛費法事後比較檢驗不同地區學童在 「板塊構造與運
動」、「臺灣板塊概念」和「 板塊構造造成的地質現象」概念認知上是否達到顯
著差異。研究對象是以桃園縣、南投縣、花蓮縣三地區的國小高年級學童 1278
人為研究樣本,然後針對36名學童進行訪談,並將所收集的測驗資料與訪談內
容,進行統計分析。
本研究的主要結果如下:
有 94.0%的學童聽過板塊,但僅有 42.9%的學童知道板塊看得見, 37.3%的
學童知道板塊位在地球的最外層。有 92.3%的學童知道板塊是會移動的,而移
動的力量有 57.9%的學童知道是地球內部岩漿流動所造成的。
有 84.7%的學童知道臺灣是由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板塊所碰撞產生的,但僅
有 45.6%的學童知道臺灣是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而造成臺灣地區地震的主
要原因有 65.2%的學童認為是板塊運動,但有超過八成的學童知道板塊運動會
造成臺灣地區多高山和火山、有超過八成的學童知道兩板塊碰撞會使山不斷長
高和臺灣地區多地震的原因。
有超過九成的學童知道板塊運動會造成地震現象,有 69.5%的學童知道板
塊擠壓不會造成龍捲風、颱風。有 66.1%的學童知道兩板塊在接觸的地方地面
不會改變是錯誤的。
國小高年級學童板塊概念來源主要是老師、書本、電視頻道、父母、博物
館和網路。
花蓮縣的高年級學童在 「板塊構造與運動」、「臺灣板塊概念」和「板塊構
造造成的地質現象」概念分數上均低於桃園縣與南投縣學童的分數,且達到顯
著差異。
關鍵詞:板塊運動、地震、認知
國小高年級學童地震相關板塊概念之研究
壹 、研究背景與研究目的
板塊構造運動學說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學說之一,這個學說主要在說明地
球表面(岩石圈)是由許多大大小小的板塊所覆蓋與互相鑲嵌合的,由於地球
內部能量分布的不平 均,使得地球內部的物質產生了熱對流的現象,也使得板
塊與板塊之間發生了相對的運動(林明聖、蕭謙麗,2003)。且居住在地球上的
所有人類,都是在這不斷移動且動態變化的板塊上活動著,板塊和板塊之間的
交互作用也造成了地球上各種不同的地質現象,例如火山爆發、地震和造山運
動等。
臺灣島的誕生與板塊運動息息相關,且日常生活當中,臺灣島受板塊運動
所引發的碰撞和摩擦而導致的地震也特別多。但我國教科書中,對地震造成的
成因─板塊運動的內容甚少。在國小課程中,僅以翰林五上社會「臺灣在這裡 」
單元,有介紹地震的成因─板塊的概念,另外康軒五下自然「地層、岩石、礦
物」單元中也提及板塊構造、火山爆發引發地震的情形,牛頓六上自然「臺灣
的颱風和地震」單元亦簡略介紹地震發生的成因,然而要對板塊概念有進一步
的認識,在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中(教育部, 2002)第四階段國中地球科學才會
教到。這明顯呈現課程設計與生活經驗的聯結不足。
臺灣地處環太平洋地震帶上,板塊運動與我們日常生活有著密切的關係 --
我們是生活在地震發生頻繁的臺灣島上 ,地震是生活的一部份,雖說天災在所
難免,但如果我們能對導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固定剂量复方制剂注册指导原则-WorldHealthOrganization.PDF
- 固定污染源废气二氧化碳的测定非分散红外吸收法(征求意见稿).PDF
- 固定源燃烧-IPCC-TaskForceonNationalGreenhouseGas.PDF
- 固定翼专用飞行控制系统平衡仪中文使用说明书-HOBBYEAGLE.PDF
- 固定翼版-北京普洛特.PDF
- 固态NMR能作什麽.PDF
- 固态碳源经高温真空热处理後对镍金属表面扩散性质之改善-YOKE.PDF
- 固相微萃取技术应用於植物挥发成分之分析-NationalTaiwan.PDF
- 固相萃取-ThermoFisherScientific.PDF
- 固结试验压缩试验.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