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孢蘑菇的设施栽培演示幻灯片.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演示文稿演讲PPT学习教学课件医学文件教学培训课件

* * 双孢蘑菇的栽培 “世界第一菇” 目前世界上人工栽培面积最大、产量最高、消费量最大的食用菌。 中国每年生产的双孢菇总量已突破150万吨,为世界第一,约占世界总产量的70~75%。其中,80%用于出口,是我国食用菌栽培中出口创汇最多的品种。 一、生产概况 世界蘑菇的贸易以蘑菇罐头为主,中国蘑菇罐头的国际贸易量跃居世界之首,产量约占世界蘑菇罐头总产量的65%左右。 菇房栽培 大棚架式栽培 大棚畦栽等。 栽培方式 双孢蘑菇栽培最多的有福建、山东、河南、浙江等省。其中,福建省生产的占全国生产总量的50%。 栽培历史 一、依靠野生种或出过菇的培养料做菌种 1550年起始于法国,用未经发酵的马粪进行栽培。 1651年,用清水漂洗成熟子实体,在驴粪,马粪上出菇。 1870年,采用地洞栽培,意识到黑暗环境利于其生长。 19世纪初传入英、荷兰,1865年传到美国,此后,美取代法的地位。 二、依靠人工制作的菌种进行栽培 1894年,用孢子分离法栽培纯菌种获得成功。 1905年,用组织块培养纯菌种。 1936年,采用发酵堆肥种植。 1954年,紫外线照射诱变育成新菌株。 在中国 1930年最早由法国传教士带到中国上海。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停滞,战后台湾地区和韩国相继开始生产,70年代大陆地区恢复生产。 高产优质菌株的引进,堆肥发酵技术的成熟,产量显著提高,向江浙一带传播。 设施栽培的发展 1754年,瑞典首次进行暖房栽培。 1910年,第一座典型的“标准蘑菇菇房”在美投入使用。 1968年,出现现代化的工厂。 现在,发达国家已进入工厂化生产时代。 优势 低糖、低脂、低热量,蛋白质含量高,含人体所需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 有“素中之肉”之美称,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 不与工业争能源,不与农业争资源。 集外向型经济和循环经济为一体的环保型产业,零污染、零排放。 生产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的优势产业。 分类 拉丁 学名 真菌门,担子菌亚门,层菌纲,无隔担子菌亚纲,伞菌目,蘑菇科,蘑菇属。 Agaricus bisporus(Lange) Sing 代号 Ag;因其担子上通常仅着生2个担孢子而得名。 二、生物学特性 A、形态特征 1、菌丝体 索状 绒毛状 线状 2、子实体    由菌盖、菌柄、菌褶、菌膜、菌环、孢子等部分组成。 B、生活史     担孢子 子实体 单核菌丝 子实体原基 双核菌丝   子实体发育:原基期 菌蕾期 幼菇期 成熟期 衰萎期 4、空气 菌丝体生长:0.1%~0.5%为宜 子实体发育:0.1%以下 CO2浓度 5、光线 发菌期:黑暗 分化期:散光刺激 育菇期:黑暗 培养料:7.5左右 覆土:7.5—8之间 6、酸度 PH值 三、培养料发酵 发酵类型 一次发酵 二次发酵 增温发酵剂发酵 发酵原则 堆形逐渐缩小 含水量逐渐降低 翻堆间隔天数渐减 严防日晒雨淋 农作物秸杆 家畜粪肥 辅料 化肥 1、培养料选择 主要原料 培养料要求 升温快,堆温高, 堆期短,腐熟好。 原料要求新鲜、不得有腐烂霉变。 2、预湿 A、粪肥预湿  B、草料预湿  3、建堆 建堆时间 播种期往前推20~30天 堆形 龟背形 a 、料温达到最高温度开始下降时进行翻堆 b、料温超过78℃也应该马上翻堆 4、翻堆 时间 目的 调整水分;添加辅料;增加通气 5、撤堆 二次发酵 前发酵:与一次发酵相同 后发酵: 自动升温→巴氏消毒→嗜热培养→适当降温 培养料腐熟适度的标准   1、草形完整,草茎柔软,疏松、富有弹性,有一定韧性。手握培养料,质地疏松,无黏滑的感觉,能被握成团,松手后能自然松散。   2、料呈棕褐色或咖啡色,但不呈黑色。无粪臭、酸臭、腐败及霉味,有较浓的草香甜味。   3、在最后一次翻堆后的第五天,培养料的温度仍保持在50℃以上,但不得超过60℃。培养料堆的体积比原来缩小40%,重量减轻30%,含水量在60%左右(手捏时指缝间没有水滴出现),pH7.2-7.5。   4、含有大量有益微生物,如放线菌、腐殖霉菌等,无害虫及杂菌,但有适度的“白化”现象。 * *

文档评论(0)

yuzong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