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承载力分析方法.PDF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承载力分析方法

2.4 承載力分析方法 基礎承載力理論依基底材料的不同,可區分為土壤與岩石兩大方面。 本研究所討論之膠結不良砂岩,性質有別於硬岩,同時也具土壤的特性, 為土壤與岩石間之過渡材料,對於其承載行為須同時考慮脆性及塑性特 性,故現有基礎承載力之相關理論並不完全適用,本節將回顧關於土壤及 岩石之承載力理論,亦就現有之理論及相關實驗,瞭解當基礎置於邊坡頂 部時,不同退縮距離對承載力之影響。 2.4.1 基礎置於水平地表之承載力分析 基礎置於水平地表之承載力研究發展較早,由其對於基底材料為土壤 之研究亦較為完備,依據考慮假設條件的不同,極限承載力推估公式大致 上可分為: 1.極限平衡法(Limit Equilibrium Methods) 2.極限分析法(Limit Analysis Methods) 3.初始破壞法(Incipient Failure Methods) 2.4.1.1 土壤中淺基礎之承載力理論分析 1. 極限平衡法 此法又稱為塑性平衡法,假設一個任意破壞的機制,此機制由一些 滑動面的排列和適當的破壞準則所構成,藉著確保其構成要素及完整的 機制的靜態平衡條件,藉著檢查一些不同的機制可以找出一個最具關鍵 性的極限平衡破壞荷重。極限平衡法就是由一假設的破壞機制與靜態平 衡條件所組成。以下整理出一般常用承載力理論: (a) Terzaghi (1944) 以Prandtl(1921)的承載理論假設加以修正提出目前常使用之土壤 淺基礎(基礎埋置深度小於基礎寬度承載力公式,假設條件如下:) i. 基底下為均質等向之土壤。 ii. 基礎底部為粗糙,即是基底與土壤間有摩擦力,基礎無側向位移。 32 iii. 土壤受長條型基礎荷重作用下達到破壞,產生全面剪力破壞,即土 壤開始產生塑性變形。 iv. 基底下楔型體(Rankine 主動壓力區Ⅰ,如圖2.12所示)隨基礎滑 動且處於彈性平衡狀態,滑動面 (AC及 BC)與水平面夾φ角。 v.如圖 2.12所示,滑動區為 Rankine 主動壓力區Ⅰ(△ABC) 、幅射區 w tanφ r r e Ⅱ(△BCE 、△ACD 滑動線為對螺旋線( 0 )構成)及 Rankine 被動土壓力區Ⅲ(△BD1F` 、△ADF 滑動線為直線所構成,且與水 平面夾( 45°−φ 2 )) vi. 基底以上剪力忽略,如圖2.12所示之線段 (A`A 、B`B 、AF及 BF`) 之摩擦力不計。 vii. 基底以上之覆土重以均佈載重q γD代替。 圖 2.12 Terzaghi 之基礎承載模式示意圖(Terzaghi, 1943) 其條形淺基礎之承載力公式如下: 2 a N q 2 φ a cos (45 + / 2) π φ φ

文档评论(0)

wumanduo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