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思想汇报]党课:学习杨善洲 建设精神家园
学习杨善洲杨善洲杨善洲,男,汉族,施甸县姚关镇大柳水自然村人,生于1927年1月,逝世于2010年10月10日,享年83岁。在私塾读书学石匠手艺1950年与张玉珍结婚,同年参加乡农会和武装联防队,任小队长。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区委副书记、书记保山县委副书记、副县长县委书记。1966年至1971年任保山地委副书记1977年3月至1986年3月,任保山地委书记。1988年3月,退休后回施甸大亮山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0多年。2010年10月10日3时08分去世杨善洲1988年3月,杨善洲退休了。婉言谢绝了按规定到昆明安家休养的厚意,说服了家人希望他回家团聚的愿望,退休的第三天,他卷起铺盖,当晚就赶到离大亮山最近的黄泥沟。第二天,他带领着从各方调集的15个人,雇上18匹马,驮着被褥、锅碗瓢盆、砍刀镢头,一鼓作气上了山。做出计划,第一年种树1万棵。最初用树枝搭的窝棚,不到半年就被风吹烂了。他们又修建起40间油毛毡棚,冬天冷,夏天闷,碰上下雨,被窝常被淋湿。1992年,林场建起了砖瓦房,职工们首先想到了杨善洲,可他死活不住,他说:“我一个老头子住那么好的房子干什么?”最后硬是把房子让给了新来的技术员,自己仍住在油毛毡棚里,一住就是9年,直到全部人搬进了砖瓦房。22载辛勤耕耘,大亮山重新披上了绿装: 5.6万亩人工造林、1.6万亩杂木林、700多亩茶叶、50亩澳洲坚果、100亩美国山核桃…… 有关部门算了一笔账:整个林场约有1120万棵树,按每株30元的最低价算,总价值也有3亿多元!林子每年成长,又是一笔可观的绿色存款,至于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更无法估量。2009年4月,他将价值超过3亿元的大亮山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交给国家。买树苗资金不足,杨善洲就经常提个口袋下山到镇里和县城的大街上去捡别人吃果子后随手扔掉的果核,桃核、梨核、龙眼核、芒果核……有什么捡什么,放在家里用麻袋装好,积少成多后用马驮上山。捡骡马粪猪粪给树苗做底肥;到垃圾箱里捡纸杯、碗装方便面的外壳,当营养袋,培育“百日苗”。
有一次,在龙陵县调研,结束时,三人在县委食堂吃了一顿饭,一碗白菜,一碗蒜苗,一碗酸菜炒肉,外加一碗萝卜汤,一共6.5元。回保山路上,杨善洲突然问起吃饭是否结账,秘书如实相告。秘书只好下车,拦了一辆公共汽车,回去结了那6.5元的伙食费,可他在路上来回的车票、住宿却花了33.5元。他一路都在想,这就好像用一只鸡去换一只鸡蛋。施甸县政府决定奖励杨善洲10万元,被他当场谢绝保山市委市政府决定给予他20万元的特别贡献奖。经再三劝说,他接下了。转过身来,给保山第一中学捐出10万元,给林场建瞭望哨捐出3万元,给山下老百姓修建澡堂捐出3万元。他最终留下4万元了老伴。他的家在保山施甸县姚关镇大柳水村,离保山有100多公里。他回家从来没用过一次公车,都是自己买车票坐班车回到施甸县城,往下的路当时不通车,他就徒步走回到大柳水村。上级部门考虑他年纪大,上山下山不容易,给他配了一辆吉普车,他还是老规矩,私事不用公车,用了就要交钱。他老伴去医院看病,用了4次车,他一共交了370元的汽油钱。
有一年,他的一位老相识从外地回来分配到公社工作,老相识找到他,希望帮忙转到城区地区农科所农艺师毕景亮的妻子和两个孩子都在农村,家里比较困难,杨善洲在地委常委会议上提出要1993年,杨善洲的孙子到大亮山林场打工,后来受不了山上的艰苦想去外地。按当初他和林场的签约,干不满5年违约要交罚金。林场的人找到杨善洲,为他孙子说情,孩子年少,罚金就算了。他一口咬死:“皇帝的儿子也不行!违约不处罚,以后还怎么管?”后来硬是盯着场里罚了他孙子300元违约金。
杨善洲
????2、人民群众是精神家园的土壤。战争年代,是人民群众“把最后一碗米送给子弟兵做军粮,把最后一个子女送给子弟兵上战场”。邓小平同志曾满含深情地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听来令人目湿肠热。杨善洲一辈子念念不忘的,也正是人民群众对自己朴实无华的恩情;一辈子孜孜以求的,始终是如何报答人民群众的养育恩情。在杨善洲的精神家园,人民群众就是自己依赖并为之耕耘不辍的“厚土”。在他眼里,事关这块“厚土”芝麻般的小事,也是天大的大事。以人民为“厚土”,他才能始终谦卑地弯着腰,把裤腿一挽,“碰到插秧就插秧,碰到收稻就收稻,哪块地里的草长高了就锄两把”;以人民为“厚土”,他才能始终把光秃荒芜的大亮山当作心底永远的伤疤,“一天也不安宁”,在退休之后毅然上山,直到把它耕耘出满山绿色,成为老百姓的“幸福林”,才安心闭眼。我们要守护好自己的精神家园,也应像杨善洲那样,在内心里真正把人民群众当成自己终生依靠并为之耕耘奋斗的“厚土”,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3、使命责任是精神家园的源泉。没有源泉,土地会干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