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中国古玉文化及玉器欣赏及加工技巧.docVIP

[教育学]中国古玉文化及玉器欣赏及加工技巧.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育学]中国古玉文化及玉器欣赏及加工技巧

中国古玉文化及玉器欣赏及加工技巧 (2010-09-25 15:55:34) 转载 标签: 中国 玉器 解玉砂 印第安 文化 分类: ???? 中国从原始社会开始生产玉器,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逐步形成了独立的专业,多集中于畿、都邑。自宋至清,苏州成为全国性的制玉中心。历代王室朝廷皆设有玉器作坊,进行生产。因玉硬度较高,加工时需要特殊的工具和方法,故加工过程大体有选料、画样、锯料、做坯、打钻、做细、光压、刻款等若干工序。仿古玉还要增加“致残”和“烧古”等工序。奴隶社会治玉以青铜工具为主。封建社会由青铜工具逐步变为钢铁工具。石英砂硬度高于玉,因此自古用于磨玉,又名“解玉砂”。当无齿锯前后推拉或鉈、钻旋转接触玉材时,放进用水调匀的石英砂,随工具运动而琢磨成器。玉器的造型、花纹都是靠这种方法制成。所以,先秦称琢玉,宋人称碾玉,今称碾琢 ???? 在中国南方,良渚文化的大型玉璧和高矮不同的多节玉琮,标志着治玉工艺已与石器工艺开始分离。玉器造型较为复杂,已能碾琢阴线、阳线、平凸、隐起的几何形及动物形图案装饰,具有朴素稚拙的风格。商周时代的玉器以形象单纯、神态突出,多用双勾隐起的阳线装饰细部为其特征,并出现了俏色玉器。春秋战国时期玉器工艺有了广泛的发展,各诸侯国竞相碾治,精益求精。秦汉玉器与精雕细刻的春秋战国玉雕相比,在艺术风格上趋向雄浑豪放。汉玉隐起处常用细如毫发的阴线雕饰,有如古画上的游丝描一般刚劲有力,以弥补其立体感不强的弱点。这是汉玉技法上的一个特点,对后世玉器有着深刻影响。唐、宋玉器色如羊脂,光泽莹晶,质地精良,技术精湛,禽兽花卉的题材和玲珑剔透之器增多,写实能力大为提高,开始出现世俗化的倾向,在形神兼备上达到了极高的造诣。这与当时绘画、雕塑艺术的成熟有着密切的关系。元明清时期南北两地玉器普遍发展,是中国玉器史上极其光辉的时代。现存北海团城内的元代渎山大玉海,明汪兴祖墓出土的玉带板,朱翊钧墓出土的玉圭、玉带钩、玉盂、玉碗、玉壶、玉爵、玉佩等可以代表这时期玉器的特点。在继承宋代玉器特点的同时,出现加工粗放或碾琢繁琐的两种互相排斥的倾向。元明玉器还受到文人书画的影响,发展了碾琢文人诗词和写意山水画的玉器,也往往镌刻名家款识,追求文人高雅的情趣。清代乾隆时期的玉器因玉材丰富、皇家提倡和社会需要,技艺成熟达到空前的高峰。另外,中国维吾尔族的碾玉工艺富有地方色彩,是中华民族玉器艺术宝藏的组成部分。在后期封建社会仿古思潮影响下,以“返朴”为目标,追仿“汉玉”风格而生产的各式玉器,被称为仿古玉,这种玉器始于宋而盛于明清,有着自己特殊的美学价值,也是古代玉器的组成部分。 ?? ?古代与现代加工玉器的工艺,方式分野明显,首先是设备不同,其次是工具(包括量具)不同,第三是古代必须使用“解玉砂”为加工介质。现今加工玉器则无须采用加工介质,直接加工即可。由于有这三种关键物件的不同,如果一件是古玉器,一件是新玉器,那怕其材料相同(出自相同产地),器形相同,纹饰一致,但其加工痕迹绝不相同。 ????? 古代加工玉器的设备的动力源自始至终都依赖人力,砣机、砣具就算几经改进,其效果都不是革命性的,以人力为动力源,功率小,且不守恒,砣机转速低,转速不稳定,故此砣机的制造不能太大,否则难以拉动,这样的小型设备是不能制造出大型玉件的。 ??? 古代制玉工具极为原始,简单,新石器时期以兽皮,竹片、木块、绳或玛瑙等一些坚硬的岩石片为工具,商代至清朝只是增加了铜、铁等金属,然而这些工具都不能直接制玉(硬度比玉低)只能通过“解玉砂”作为制玉的中间介质才能加工玉料。所谓“解玉砂”就是由硬质的物质组成,如“金刚石砂”、“石英砂”、“石榴石砂”、“玛瑙石砂”等,这些物质都比玉硬(摩氏硬度:8度以上),古人把它们打碎成粉末,拌水,这就变成“解玉砂”了,加工玉器时如前边所说的兽皮,竹片,绳甚至铜、铁等工具并不直接作用在玉料上,它们只是起引导作用,真正加工玉器的是“解玉砂”所以古人称这种加工方式为“解玉”、“琢磨”。古时的长度量具是以丈、尺、寸为单位,(精度不言而喻)不能测量少于1mm的长度,这对于加工玉器是一个极大的障碍。上述的三种物件(小型砣机、解玉砂、普通工具)合成古代加工玉器的体系,其所加工完成的玉器必会留下许多特有的加工痕迹,如:l、开料痕迹;2、器物厚、薄不一;3、阴刻线深、浅不一;4、器物外形尺寸公差大(只是稍顺眼罢了);5、钻孔痕迹明显; ??? 古代钻孔较为特别,钻头是没有经过硬质处理,钻头与钻杆一样的材质或在杆的一头镶硬质的岩石块和金属块,这在加工过程中磨损极大,孔径的尺寸不能一致。在钻孔的过程中靠人自上而下压着钻杆进行钻孔,这样钻孔是无法把圆心准确定位的,孔的方向经常改变,故孔的内壁不直,且变形,粗糙不光滑,我们可以看见孔内呈现不规则的螺旋纹。由于受工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