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微乳液国外翻译归纳资料
第三章 微乳液
翻译: 朱银燕 陈志萍 姚建国
本章主要讨论了表面活性剂另一重要性质 即水-油膜的稳定性和微乳的形
成 由于能够溶解其他状况不溶性物质 如水相中的非极性化合物 这种特殊
的胶体分散体系引起了广泛的注意 在过去的四十年中 微乳的工业应用进一步
扩大 对微乳的形成 稳定性及表面活性剂分子构造的原理的理解也有了进一步
的提高 本章介绍了与目前工作相关的主要理论和用于表征微乳的普遍技术
微乳液的最好定义之一来自Danielsson 和 Lindman [1] 微乳液是水 油和
两亲分子组成的各向同性的 热力学稳定的溶液体系 在某些方面 微乳液被
认为是小型的乳液 例如 液滴半径在5-50nm 之间的分散类型为o/w 和w/o 的
小液滴 由于微乳液和通常的乳液 粗乳状液 有很重要的区别 这样的说法缺
乏精密性 特别地 乳液中粒径的平均尺寸不断的随时间增加 最终的相分散γo/w
是在重力作用下进行的 也就是说乳液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乳液的形成需要外
界工作 乳液分散相液滴一般较大( 0.1 µm) 因此起外观为乳状 而非透明
对于微乳液 一旦条件合适就会自发形成 对于简单的含水体系 微乳液的形成
依赖于表面活性剂的类型和结构 如果表面活性剂是离子型的且只有单一烃链
如十二烷基本磺酸钠 SDS 在共表面活性剂 如中等大小的脂肪醇 和/或
电解质 如0.2 M NaCl 存在下就可形成微乳液 如是双链 如Aerosol-OT 的
离子表面活性剂 共表面活性剂就不是必需的 这是微乳液最基本的性质之一
即油相和水相之间的超低界面张力γo/w 的结果 表面活性剂的主要作用就是将γo/w
降到足够低 也就是说降低能量需要增加表面积 以便水滴和油滴发生自发分
散且体系是热力学稳定的 正如3.2.1 中所述 超低界面张力的形成是微乳液形
成的关键 且与体系的组成有关
直到1943 年Hoar and Schulman 报道了在强表面活性剂加入到水和油中后自
发形成乳液[2]后人们才真正认识了微乳液 微乳 一词的使用 最初是Schulman
在 1959 年描述由水 油 表面活性剂和醇形成的一个透明溶液体系时提到的
1
对于用 微乳 来描述这样的体系存在许多的争论[4] 现在 由于还没有系统
的使用 人们更愿意称之为 胶状乳液 [5]或 胀大的胶束 [6] 微乳液可能
在 Schulman 研究之前就被发现 从上个世纪澳大利亚家庭主妇就用水/桉树油/
皂片/松节油混合物洗羊毛 第一种商品微乳或许是 1928 年Rodawald 发现的液
体石蜡 在上世纪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微乳的应用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当时
发现微乳体系能够提高采油量 在当时的油价水平上 利用三次采油可获取更多
的利润[7] 现在 情况不再是这样 但微乳在其它方面的应用也为人所知 如
催化作用 纳米粒子的制备 太阳能转化 液液萃取 矿物 蛋白质等 加上
洗涤和润滑的经典应用 这个领域仍然有足够的重要性来吸引许多的科学家 从
基本的研究观点来看 很多的进步是在了解微乳液性质后的最近20 年取得的
特别的 由于新的 有效技术的发展 如小角中子散射 SANS 界面膜稳定性
和微乳结构现在能够被详细地归类 下面的部分主要介绍基本的微乳液性质 即
微乳的形成和稳定性 表面活性剂膜 分类和相行为
3.2 形成和稳定性理论
3.2.1 微乳的界面张力
描述微乳液形成的一个简单形式是把分散相部分考虑成很小的液滴 构型熵
发生变化 ∆Sconf 可近似的表示为[8]
{( ) } ( )
∆Sconf −nkB [lnφ + 1−φ /φ ln 1−φ ] (3.2.1)
其中n 为分散相的液滴数 kB 为Boltzmann 常数 φ 是分散相的体积分数 缔合
自由能的改变可表示为增加的新界面面积所需的自由能∆A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