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愉悦式教学初探
?
内容摘要:这篇论文针对让学生高效学习、主动学习展开论述。全文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从课标理念和教学实践两个层面加以阐述,提出“教学”的要义在于“教会学生学习”,教师要牢牢树立这样一个观念——“要千方百计的让学生学得更精彩一些。”第二部分重点论述让学生学得更精彩的教学策略,分别从六个方面进行阐述:①让课堂充满情趣;②关注学生个性发展;③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④要让学习具有价值;⑤要善于调整教学节奏;⑥要善于运用教材,掌握学习方法。
关键词:学生学习 主观能动 发展 精彩
正文: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在阐述课程的基本理念时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①。 这两句话都提及了“学生”,都揭示了一个基本的教育规律:“教育要着眼于学生,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尽管自从孔子那时就提出了“以三隅反”,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尽管新课程改革已进行了八个年头,我们在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然而,目前仍然存在着“重教轻学”“重传授轻实践”的现象,这与“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现代社会公民”的教育目标是极不相称的。
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进一步搞清楚老师“教”和学生“学”的关系。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小鸟儿屡次的飞,用的它自己的能力。可见所谓学习,全靠自己的能力。”②可见,叶老在强调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是学习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和实践者。他还说:“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意思是说,老师“教”的最终目的是把学习的技能教给学生,让学生会“学”。
李镇西老师也曾说:“一堂课的成功,不在于你讲了多少,要追求引导学生自己悟出了多少。教师营造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舒展的心灵、思考的大脑,然后用感情融汇感情、让思想碰撞思想。”③这样的课,是本真的课,是高效的课,因为它促进了学生的智能,丰富了学生的精神。
由此看来,“教学”的要义在于“教会学生学习”。教师在积极发挥引导作用的同时,更主要的精力和时间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学能力,让他们享受学习的过程,学到“一辈子有用东西”。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一定要牢牢树立这样一个观念——“要千方百计的让学生学得更精彩一些。”这里,核心词语是“让学生学”。“千方百计”不仅指要尽力谋划策略,也传达出要关注学生发展的迫切愿望。“精彩”二字,可理解为“轻松愉快”,可理解为“具有丰富的积累”,可理解为“学习触动了学生的灵魂”等。
那么,怎样让学生学得更精彩呢?
第一,让课堂充满情趣。
现代心理学之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只有有趣的课堂才能抓住学生的心,激发学生思考启迪学生智慧,才符合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也才能让课堂成为思想的碰撞、心灵的交流。
余映潮老师讲《邹忌讽齐王纳谏》④用比较辨析的方法,让每位同学仿照课后练习题编拟一组练习——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任务布置下去,学生开始认真阅读文本。快速的搜寻文中两次或多次出现了哪一个字,并思考着这不同地方出现的同一个字的意思是否一样,然后动笔编写习题。这个活动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欲望:以前都是老师出题,现在是学生出题,学生有一种新鲜感,符合学生“求新求奇”的心理,整个学习过程很精彩。
当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如创设情境,音像材料,讲故事,感情朗诵,参观访问等。
第二,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教师要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只有突出多样性和选择性,才能形成学生多彩的个性。
如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老师在讲《故乡》⑤时,有个学生思维很活跃,突然提出了一个“横炮式”的问题:“鱼怎么会有青蛙似的两只脚?”智慧的钱梦龙老师是这样引导的:
师:是啊,鱼怎么会有脚?
生:有!
师:什么鱼啊?
生:娃娃鱼!
师:啊,见多识光!我想跳鱼也有两只脚,可我没有看到过, 你们见过没有?
生:没有。
师:可是少年闰土就知道这种跳鱼,这说明了什么?
生:这说明了闰土见多识光。
生:这说明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
我们看,这个学生很有个性,问得很特别,他发现了别人不曾发现的问题,这一问激起了千层浪,全班学生的思维都给激活了。而教师十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紧紧抓住这一问,加以疏导,不但解决了疑问,而且加深了对少年闰土的形象的理解。由此看来,充分彰显学生的个性,方能显现学习之精彩。
老师们大都有这样的感觉:在解读文本时,尤其是解读文学作品时,学生往往会按照自己的智力、情感和性格特点去领会文艺作品,对同一个人物或同一个问题发表不同的看法,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正是这种碰撞才显示出学习的激情,课堂的精彩,这也是我们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