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雏期的饲养管理演示幻灯片.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演示文稿演讲PPT学习教学课件医学文件教学培训课件

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吕 付 栋 雏鸡的生理特点 1.初生的雏鸡,因神经系统不健全,调节体温能力较差,体温要比成鸡体温低3℃左右,需7-10日龄才正常,同时雏鸡全身着生的绒毛,御 寒保暖能力较弱,怕冷怕热。对温度反应敏感。 2.雏鸡嗉囔和肌胃容积小、消化能力差、生长发育快,28日龄时体重为出生时的30—31倍,营养必须平衡、良好。 3.雏鸡对外界环境比较敏感,在饲养过程中要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 4.雏鸡身体弱小,器官发育不完善,抗病力比较差,容易感染各种疾病。 5.刚出壳的雏鸡水分含量在70%以上,初饮对消化道发育及以后的饲养有深远的意义。 6、1-3w: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心血管系统、羽毛和骨骼、完成第一次换羽 4-8w:羽毛、骨骼(85%) 接 雏 注意进舍后温度的过渡 附表: 雏鸡入舍后的管理 适宜的舍内小环境 开水(5%的葡萄糖+多维)、开食(拌绿源生) 检测保食率(生命的开端): 入舍后时间(小时) 嗉囊充满指标 (%) 8 >80 24 > 95 雏鸡入舍后的管理 入舍后开水开食! 弱雏及时挑选! 入舍后开饮 入雏后12h饱食率≥85%;挑选弱雏 入雏后24h饱食率≥95% 入雏后36h饱食率100% 入雏后3-5天的成活率(99%) 期末成活率(98%) 雏鸡入舍后的管理-喂料 喂料:保证入舍后1-2h,半米内有水,有料 饲料中拌入绿源生,可有效防止前期拉稀糊肛现象 采取刺激性喂料法(停1H,喂2小时) 少加勤添,驱动鸡群,多采食饲料,提高吃料速度 采食位置 日龄 公鸡(cm/只) 母鸡(cm/只) 0-35 5 5 35-70 10 10 70-140 18 15 雏鸡入舍后的管理-体重 1周末体重不低于150克.公鸡160克 2周后按标准增重控制料量 以四周末体重为基础而调节增重指标; 四周末体重要求母鸡超20-30克,公鸡超出60克左右 每周称重两次,保证体重的达标 4周后体重的控制 光 照 接鸡第一天24小时光照; 2--3天:23小时光照; 4--8天:每天减一个小时光照时间; 9--13天:每天减1-2个小时光照时间 ,减到8小时为止; 以上减光程序以本日耗料为准,可根据吃料时间推迟减光时间; 鸡群吃料的速度决定减光的速度,所以必须想法提高吃料速度 断喙管理 固定专人进行断喙,断喙人员越少越好; 防止断喙时间过长,以防烙死喙过多; 断喙时减少料位、增加饲料厚度,减轻啄食疼痛应激; 补充微量营养素减缓断喙应激;电解质微生素 补充VK3促进止血; 环境控制 (温度) 温度监控点: 鸡背高度(鸡舍温度) 垫料温度(接触温度温度) 育雏期(0-4w): 垫料温度第一周不低于26-28℃,鸡舍温度29-31℃, 雏鸡入舍1-3天,鸡舍温度30℃。 以后每3天降低1℃,直至25℃,以后保持此温度至35天降。 观察鸡群评估鸡群舒适度,已调节温度的适宜(昼夜温度差别) 恒定舍内温度,杜绝温差—昼夜温差和不同地点的温差 环境控制 湿度 空气湿度:65-75% 垫料湿度:20-30% 感官效果评估: 鸡舍空气清新、不干燥 垫料松散不起尘 措施 撒水 消毒 垫料加湿 蒸汽加湿 密度 及时的扩栏 根据季节,适时调整 周龄 日龄 公鸡 母鸡 1 0-4 30-35 35-40 2 5-10 20-30 25-30 2 10-15 10-15 15-25 3 16-21 5-10 10-15 4-20 22-140 3-4 4-7 20-64 140-448 3.5-5.5 育雏期注意事项 湿度 温度 通风 三者的关系协调 球虫、霉形体免疫前后的用药控制及湿度控制 抗应激药物的添加 育雏期的保健,及预防用药 肠道(绿源生) 呼吸道(湿度、净化霉形体免疫前后的用药) 缓解肾脏压力(肾肿解毒药) 活苗免疫前后的温度、湿度、用药等的控制 抗应激药物的适时添加 1周末的体重(160克)4周末的体重必须达标 免疫的准确性及免疫前后的应激预防

文档评论(0)

yuzong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