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财险的偿付能力管理-中国再保险.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议财险的偿付能力管理-中国再保险

浅议财险的偿付能力管理 李 龙 一、偿付能力管理的理论基础 金融企业的资产负债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具体到保险公 司,其资产负债的不确定性更加突出,因此保险业要求认可资产 与认可负债的差额即实际资本必须大于一个具体数值;与此不 同,非金融企业只要资产大于负债即可。因此,金融企业通常用 偿付能力不足(insolvency)的概念,而非金融企业通常用破产 (bankruptcy )的概念。 以下通过数学模型来说明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确定的一般模 型,由于公司的实际偿付能力额度不能低于最低偿付能力额度, 因此实际偿付能力额度和最低偿付能力额度的关系可用公式表 示为: 其中,A 代表保险公司的认可资产,L 代表认可负债, 代表 保险公司实际资本的标准差,b 代表偿付能力监管系数。换句话 说,实际资产减去实际负债的盈余不能小于所有者权益标准差的 某个倍数b。 按照我们对偿付能力的一般理解,只要保险公司的资产大于 负债,或者是保险公司可以支付当期的债务,就可以认为其具有 偿付能力,但是由于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的不确定性,资产(A)和 1 负债(L)都是随机变量,假设保险公司是完全的负债经营,即 E(A)=E(L),资产减去负债即实际偿付能力额度(S)也是随机变 量,其均值是零,标准差为 ,根据概率论原理: 即只要实际偿付能力额度大于其标准差的3倍,出现偿付能 力不足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 二、偿付能力管理的实践 将理论付诸实践的过程往往很艰难,譬如实际资本的分布无 论对行业,还是对于个体保险公司都是很难确定的。 偿付能力管理对于行业外部监管和公司内部管理两个层面, 要求有所不同: 偿付能力管理本质上是风险管理,从外部监管看,既要考虑 方法的简化,也要考虑指标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因此监管实际偿 付能力额度标准差 的确定方法大多是近似的方法,譬如将主要 保险风险划分为资产风险、保险风险、信用风险、其他风险等, 同时考虑各风险之间的相关关系,整体衡量实际资本的标准差。 比如美国的RBC: 其中R 代表各种风险(Risk )。NAIC 要求调整资本(Adjusted Capital )与 的比大于100%。 这种方式既考虑了风险的全面性和相关性,同时也足够简 化,从监管角度看,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从公司内部管理的角度看,偿付能力管理的方法通常与公司 2 的整体风险管理结合比较紧密,而且方法也比较多,常用的方法 有动态财务分析(DFA )、经济资本(EC )、在险价值(VaR )等, 通常是动态的方法。从理论上讲,偿付能力额度的目的是覆盖风 险的不确定性,在这个意义上,经济资本在概念上最为接近。 三、偿付能力管理的有效性 偿付能力管理的最终目的是预防破产,因此衡量偿付能力管 理有效性的主要方式是看指标对风险的反应是否充分。 从近几年国际上保险公司的破产统计看,列前几位的原因主 要有快速扩张、管理不善、准备金提取不足、过度依赖再保险等 等,但是这些原因只是表象。譬如准备金提取不足,可能我们关 注的是为什么会提取不足?譬如快速扩张,可能我们关注的是用 什么样的方式快速扩张?风险是否可控?所以保险公司破产的 原因归根到底还是风险管理出了问题。譬如AIG 的破产危机也可 以归结为对CDS 的准备金提取不足,但是准备金提取不足的原因 是对风险的估计过于乐观,还是主观上的风险偏好?不得而知。 从偿付能力管理的结果上看,无论是欧盟的 Solvency Ι,美国 的RBC,还是中国的偿付能力管理实践,都基本上达到了预防破 产的目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现代风险的性质已经发生了巨大 的变化。一方面,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传统保险风险逐步升级, 可预测性逐渐降低;另一方面,由于保险产品的创新,保险风险 逐渐扩大到更加广阔的领域,体现出复杂化、多样化的特点。而 偿付能力额度在这方面的甄别能力比较有限。 因此欧盟的 Solvency Ⅱ建立了三支柱的偿付能力管理框架,即 3 在指标体系(第一支柱)之外,建立公司内 部风险管控(第二支柱)和外部监督(

文档评论(0)

sunshaoy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