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学术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长春理工大学理学院
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学术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学术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电电子子科科学学与与技技术术学学科科学学术术硕硕士士学学位位研研究究生生培培养养方方案案
(学科代码:0809理)
一、学科简介
电子科学与技术是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础,主要研究电磁波、荷电粒子和中
性粒子的产生、运动、变换及其在不同媒质中的相互作用的现象、效应、机理和
规律,在此基础上发明和发展各种电子材料、元器件、集成电路,乃至集成电子
系统和光电子系统,并研发相应的设计和制造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下
的物理电子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四个二
级学科互相渗透、互相交叉,促进了很多新理论和新技术的发展。电子科学与技
术一级学科与其它一级学科,如通信与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
与工程和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学科相互交叉,紧密联系,又与近代物理学、数学、
生物医学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等学科有密切关系。21世纪人类全
面进入信息时代,信息科学技术将会突飞猛进的发展,作为基础学科的电子科学
与技术在许多方面将有革命性的新突破,新的科学分支将不断涌现。
我校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始建于1958年建校初期,1981年首批获得物理电
子学硕士学位授予权,1996年获得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0
年获得物理电子学博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得电子科学与技术硕士学位授权
一级学科,2010年获得电子科学与技术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07年设立电
子科学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为吉林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其二级学科物
理电子学为国防特色学科。建有“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国家重点实验室”、“纳米操
纵与制造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吉林省半导体激光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吉林省
纳米操纵、装配与制造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高水平研究平台。本学科光电特色
和国防特色突出,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实现了以紧跟科学前沿的高水平科
学研究为基础、以国防和地方经济建设需求为牵引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发展模
式,6个研究方向涵盖了物理电子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
术3个二级学科,多项研究成果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二、培养目标
总体要求:培养热爱祖国,德智体全面发展,能够适应我国新世纪经济、科技、教育发
展需要的从事电子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研究、开发和教学的高层次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具有较坚实的数理基础,掌握本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及系统的专门知识;
2.了解本学科的最新进展和研究动态,掌握科学研究和研发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独
立的科研能力及较强的产品研发能力;
3.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比较熟练的计算机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
风;
1
4.能胜任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产业部门有关方面的教学、研究、工程、开发及管理工
作。
三、研究方向
1.半导体激光器物理与技术
以半导体光电子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开展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的结构设计与制造技
术、新结构半导体激光器以及新型半导体光电子器件等方面的研究。
2.光电成像器件与系统
以光电子技术、光电成像技术为核心,开展微光成像器件与系统、二维电子倍增器件、
电子轰击型图像探测器件、紫外光电薄膜与器件、有机光电材料与器件、高分辨率X射线成
像器件与系统、先进图像探测理论与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3.微纳结构器件及工艺
研究激光纳米制造关键技术和机器人纳米操纵技术。激光纳米制造技术与应用方面,
开展高精度、大面积、可重复、低成本的激光纳米制造理论及方法研究,在功能材料上实现
二维、三维功能性纳米结构,并探索其在新型纳米光电子器件上的应用;机器人纳米操纵技
术方面,重点研究面向操作对象的机器人纳米装配以及与自组装相结合的混合装配原理及方
法,探索基于原子、分子和纳米尺度材料的装配或混合装配,制造纳米结构、纳米材料和纳
米器件的方法与系统等。
4.红外技术与系统
以红外辐射与探测技术为核心,开展光度学与辐射度学的理论研究及应用,研究各种
形式辐射的测量方法、温度场分布的测试方法、各种气象条件对红外辐射传输的影响等;红
外系统的测试与应用方面,开展红外探测系统、红外成像系统及其参数测试、检测、标定和
评估等研究;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及应用方面,研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大学文科《高等数学》(全册教案).pdf VIP
- 神奇的纳米机器人在医学领域.pptx VIP
- 酒店室内装修施工组织计划.doc
- 初级消防设施操作员(监控初级)真题及答案解析一.doc
- 1956-1977象棋爱好者必选中国象棋棋谱.doc VIP
- Haier海尔滚筒全自动洗衣机 XQG60-1281 使用说明书.PDF VIP
- 提高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专项培训考核试题.pdf VIP
- SAE-ARP4754A民用飞机和系统开发指南翻译文稿.pdf
- 公安院校公安专业本专科招生体检表(2022年西藏报考公安院校公安专业招生).doc VIP
- 车门外板冲压模具三维造型与工艺参数优化设计.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