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迟兆富神经系统疾病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PPT
临床表现 (一)前驱症状 发热、头痛、食欲减退、呕吐、腹泻、流涕、咽痛、肌痛或精神淡漠等。 (二)神经精神症状 头痛、呕吐加剧,易激惹、 嗜睡或昏睡。全身性或局部的抽搐甚至呈惊厥持续状态。检查可发现颈项强直、脑膜刺激征阳性,可有不同程度及不同部位的肢体瘫痪或颅神经麻痹,并出现病理性反射 (三)伴发症状 随病因不同症状也有异。 肠道病毒脑炎多发生在夏秋季,发病时多伴有麻疹样或水疱样皮疹。 腮腺炎病毒脑炎多发生在冬春季,多发生于腮腺肿痛后3—10日内。 单纯疱疹病毒脑炎病情多较重,且发展迅速,可有偏瘫,有时可见口唇或角膜疱疹.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性脑炎可引起脑出血。 治疗 1.一般处理: 2.控制惊厥:选用安定、苯巴比妥钠、10%水合氯醛 3.减轻颅内高压: 甘露醇 速尿 4.退热: 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若高热不退、惊厥持续状态可予亚冬眠疗法。 5.抗病毒治疗: 1)疑似疱疹病毒脑炎时,应尽早应用阿昔洛韦 2)其他病毒感染可酌情选用干扰素、更昔洛韦、病毒唑、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等。 6.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 7. 支持疗法: 保证足够热量和水分供给,病重者输血浆或静脉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 11. 急性脊髓炎 是指各种感染后引起的自身免疫反应所致的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性疾病,又称急性横贯性脊髓炎,临床以病变平面以下肢体瘫痪、传导束型感觉障碍和尿便障碍为特征。 病因不明,多数患者在出现脊髓症状前1-2周有发热、上呼吸道感染、腹泻等病毒感染症状,可能与病毒感染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由于胸段脊髓(T3-5)血液供应不如其他处丰富,最易受累。 药物治疗 1.一般治疗 加强护理,防治各种并发症是保证功能恢复的前提。 2.药物治疗 (1)糖皮质激素 地塞米松 10-20mg/d,7-14天为一疗程或甲泼尼龙500-1000mg/d,连用3-5天,然后改用泼尼松60mg/d,口服,4-6周逐渐减量停药。 (2)大剂量免疫球蛋白 0.4g/kg或成人15-20g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3-5天为一疗程。 (3)B族维生素 维生素B1 100mg/d,B12 0.5mg/d,肌肉注射。 (4)其他:抗生素、血管扩张药、神经营养药等。 3.康复治疗 12. 癫痫 癫痫是一组有多种原因引起的脑部神经元高度同步化、阵发性异常放电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慢性脑部疾病。根据所侵犯神经元的部位和放电扩散的范围,功能失调可以表现为发作性运动、感觉、意识、精神、植物神经功能异常。 * 神经系统疾病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 迟兆富 1. 面神经炎 面神经炎即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周围性面瘫。 治疗原则为改善局部血液,减轻面神经水肿,缓解神经受压,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药物治疗 1. 糖皮质激素 地塞米松 10-20mg 静滴7-10天,泼尼松 20-40mg/d,逐渐减量。 2. B族维生素 维生素B1 100mg/d、维生素B12 0.5mg/d等。 3. 抗病毒 阿昔洛韦 0.2g口服,每天5次。 4.一般治疗 氯霉素等。 2. 多发性神经病 多发性神经病,也称末梢神经炎、周围神经炎或多发性神经炎。是由各种原因所致的周围神经病,包括遗传性、感染后或变态反应性、中毒性、营养缺乏性、代谢性等原因。 临床主要表现为四肢对称性感觉障碍、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药物治疗 1. 病因治疗 根据不同病因采取不同治疗方法。 2. 对症治疗 (1)疼痛 卡马西平0.1g,一日2-3次;布洛芬0.2-0.3g,一日2-3次。 (2)B族维生素 维生素B1 100mg、维生素B12 0.5mg,肌肉注射,一日1次。 3. 一般治疗 康复锻炼如理疗、针灸、按摩等。 3. 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 又称吉兰巴雷综合征,是累及周围神经和神经根的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特点是急性或亚急性肢体软瘫,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可伴有植物神经症状和呼吸衰竭。 4. 重症肌无力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功能障碍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由于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受损引起。临床主要表现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无力和极易疲劳,经休息和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后症状减轻,活动后症状加重。 三个特征性症状 临床表现 肌无力的波动性 无力肌肉的分布特征 对抗胆碱酯酶药物反应良好 体检:感觉正常、反射保留、轻度肌萎缩或不明显 晨轻暮重、休息后减轻活动后加重 眼外肌(40%首先受累,90%最终受累)、面肌和口咽肌(80%)、躯干和肢体受累时近端重于远端 反复运动, Ach量子数目(囊泡)耗竭, EPP障碍 Ach弥散到突触后膜 产生终板电位(EPP) 本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