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工学]教案建筑力学
教 案
2009~ 2010学年 第 2 学期
学 校、 系 室 江都职教集团建汽系
课 程 名 称 建筑力学
专业、年级、班级 高职建筑07班
主 讲 教 师 谭文敬
江都职教集团
教案编写说明
教案又称课时授课计划,是任课教师的教学实施方案。任课教师应遵循专业教学计划制订的培养目标,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在熟悉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提前编写设计好每门课程每个章、节或主题的全部教学活动。教案可以按每堂课(指同一主题连续1~4节课)设计编写。教案编写说明如下:
1、编号:按施教的顺序标明序号。
2、教学课型表示所授课程的类型,请在理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实践课及其它栏内选择打“√”。
3、题目:标明章、节或主题。
4、教学内容:是授课的核心。将授课的内容按逻辑层次,有序设计编排,必要时标以“*”、“#”“?”符号分别表示重点、难点或疑点。
5、教学方式、手段既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示教、指导等。教学媒介指教科书、板书、多媒体、模型、标本、挂图、音像等教学工具。
6、讨论、思考题和作业:提出若干问题以供讨论,或作为课后复习时思考,亦可要求学生作为作业来完成,以供考核之用。
7、参考书目:列出参考书籍、有关资料。
8、日期的填写系指本堂课授课的时间。
江都职教集团教案
建筑力学重点内容教案(一)
梁的正应力及其强度条件
前面讨论了梁的内力计算及内力图,根据内力图可确定梁的内力最大值及其所在位置。为解决梁的强度计算问题,还需要研究横截面上的应力分布规律和计算式。
梁的横截面上有剪力V和弯矩肘两种内力。剪力V是与横截面相M是力偶矩,它只能由横截面上的正应力仃组成,剪与应力r(图6—29)。这就是说:梁弯曲时横截面上有两种应力:剪应力r
图6—29一、梁的正应力分布规律
为了解正应力在横截面上的分布情况,可先观察梁的变形。取一根
(例如橡胶梁),在梁的表面画上与梁轴平行的纵向线及垂直于梁轴的横向线(图630a)。于是在梁的表面形成许多小方格,然后,使梁发生弯曲变形(图6—30)即可观察到以下
1.各横向线仍为直线,只是倾斜了一个角度;
2.各纵向线弯成曲线,梁下部的纤维伸长,上部的纤维缩短。
1.梁的各横向线所代表的横截面,在变形前是平面,变形后仍为平面(平面假设)。
2.纵向线的伸长与缩短,表明了梁内各点分别受到纵向拉伸或压缩。由梁下部的受拉而伸(图6—30c)。中性轴通过
M
(b)
(c)
图6—30 图6—31 在材料的弹性受力范围内,正应力与纵向应变成正比。可见,横截面上正应力的分布规律6—31所示。
梁横截面上各点的正应力计算式可表示为
=E·ε
上式中的纵向应变值e与所计算的点至中性轴的距离Y成正比;与反映梁弯曲程度的曲率成·y
于是,正应力计算式可表示为 σ=E1/ρ·y
梁的曲率与截面的弯矩成正比;与截面的抗弯刚度EIz成反比,即
得正应力计算公式为=M·y/Iz
上式中:M——截面上的弯矩;
y——所计算点到中性轴的距离;
——截面对中性轴的惯性矩。
(6—6)说明:梁横截面上任一点的正应力与该截面的弯矩M及该点到中性轴的距离力为零。
用式(6—6)计算梁的正应力时,弯矩M与某点至中性轴的距离y均以绝对值代入,而正应
例6—16简支梁受均布荷载作用,q=3.5 kNJm,梁的截面为矩形,b=120,h=180 mm,l=3 m。试计算跨中截面上o、b、c三点的正应力(图6—32)。
解(1)画出梁的弯矩图如图6—32b所示,跨
M=1/8ql2=1/8×Izc=bh3/12
3.5×3=3·94 kN。m
(2)计算正应力:用式(6—6)d:计算各点
Iz=bh3/12=0.12 ×0.183/12=58.32×10-6m4
各点至中性轴的距离分别为
ya=h/2=90 mm;yb=50 mm;y:90 mm
=M·ya/Iz=(3·94×103×0.09)/ 58.32×10-6=6.08 MPa(拉应力)
=M·yb/Iz=(3·94×103×0.05)/ 58.32×10-6=3.38 MPa(拉应力=M·yc/Iz=(3·94×103×0.09)/ 58.32×10-6=6.08 MPa(应力
弯曲变形的梁,最大弯矩M一所在的截面是危险截面,该截面上距中性轴最远边缘y处的
σmax=M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