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届陕西省西安市大唐补习学校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西安大唐补习学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聚散两依依
陈新闻
多年以来,中国民俗专家大多从民族情感的角度来分析,认为“牛郎织女”传说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美好感情,表达了大多民众对家庭团圆式安宁生活的向往,其中男耕女织、儿女成双的情节,是古代中国民众最容易接受的文化模式。
牛郎织女故事具有旺盛生命力的原因到底是什么?那就是灵魂的“聚散两依依”。从故事情节上看,在牛郎织女故事中,“聚”和“散”变换空间,交替进行,扣人心弦。在人间,牛郎和织女相聚相爱,却遇到阻力,被王母娘娘拆散了。“散”了以后,能不能再“聚”呢?答案是肯定的。故事就这样从人间又转换到天上,牛郎和织女在银河上相“聚”,但有一个条件,就是只有一夜相聚的时间,“聚”了以后还要“散”!牛郎痛苦,织女幽怨,读者们、听众们也不高兴,怎么办呢?这就有了年年相聚、岁岁分散、周而复始的凄美千年七夕。
从情感上来看,七夕夜之前,是三百多天的相思。距离产生美,就有了“聚”的愿望,时间越长,这种愿望越强烈。
好不容易等到七月七,可是“聚”的时间只有一夜。可以说,“聚”的开始,就是“散”的开始。空间产生爱,后来的三百多天,无论是人间的牛郎,还是天上的织女,无论是银河东边的织女,还是银河西边的牛郎,都在苦苦等待,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七月七的“聚”。
“散”是“聚”的开始,也是“聚”的延续;“聚”是“散”的噩梦,更是“散”的奢望、“散”的追求。“聚”的结果是“散”,无限惆怅。“散”的漫漫等待是“聚”,刚一相聚,却又要面对“散”的无奈,无限感伤。
年年岁岁“聚”相似,岁岁年年“散”不同。地老天荒,爱情不死,矛盾交织,交替轮回。古今中外,没有哪一个故事有这样的特点。说是喜剧,却笑不起来。说是悲剧,却有爱的结晶,有婚姻,有儿有女,比喜剧更有发展,还有每年一次相会的待遇。而《罗密欧与朱丽叶》没有爱情结晶,只有无尽的遗憾。七夕之爱,悲中有喜,喜中含悲,绝望中总有希望,希望后又要面对失望,没有结局却胜似结局,分分合合,聚聚散散,散散聚聚,千年轮回。
这就是“聚散两依依”。相聚是幸福的,却要面临离别的痛苦;分散是痛苦的,却总有相聚的希望。这种包含距离美、空间美、残缺美于一身的爱情故事,不但世代相传,还影响了它后世的几个著名爱情故事。牛郎织女故事之后的三大爱情传说,“孟姜女哭长城” 、《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都有“聚散两依依”的影子。
七夕文化之所以有顽强的生命力,其根本原因就是 “聚散两依依”的模式。这种模式能制造起伏的结构,能展现扣人心弦的情节,更能打动人性最脆弱的情感。几大民间传说中不但都有它的印记,细品《红楼梦》、《西厢记》等中国古典小说,都有 “聚散两依依”的结构或影子。最后,笔者用一首小诗来表达对七夕文化中“聚散两依依”的理解:
一个七夕,千年守望;一曲情话,千年吟唱;仰望银河,千年迷茫;低头轻叹,千年惆怅。万般无奈,还有“聚”的希望;千缕柔情,又生“散”的感伤;百转千回,你在我心里,我在你远方!
(节选自《人民日报》2010年08月16日,有删节)
1.下列关于“聚散两依依”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聚散两依依”是尽人皆知的牛郎织女故事得以广为传播且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根本原因。
B. “聚”是“散”的开始,“散”的噩梦,“散”的奢望; “散”又是“聚”的开始和延续。
C.牛郎织女的七夕之爱,相聚是幸福的,离散是悲伤的,分合聚散的痛苦与希望,千年轮回。
D.“聚散两依依”的模式,不只在中国民间传说中都有印记,在中国古典小说中也都有其影子。
2.下列关于牛郎织女的故事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牛郎织女的故事千年流传,其中的男耕女织、儿女成双的情节,是中国民众最容易接受的文化模式。
B.牛郎织女在人间被拆散,但在银河上却能相聚,这样的结局,表达了大多民众对家庭团圆的向往。
C.牛郎织女的故事距离美、空间美、残缺美,能展现扣人心弦的情节,更能打动人性最脆弱的情感。
D.牛郎织女故事的无可比拟之处在于它的地老天荒,爱情不死,矛盾交织,而又交替轮回,悲喜交加。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3分)
A.“聚散两依依”的模式不只成就了七夕文化,其“散”的感伤中有“聚”的希望,正是其美学价值所在。
B.正是因为牛郎织女的故事体现的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情感而不是个人的情感,所以它才有恒久的魅力。
C.如果牛郎和织女的故只有单纯的相聚或者离散,不能形成循环往复的轮回,那么其艺术性就要大打折扣。
D.《罗密欧与朱丽叶》聚后有散,但散后无聚,且没有爱情结晶,跟正剧的牛郎织女比,只能算作是悲剧。
二、古代诗文阅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6届鄂豫晋冀陕五省高三第二次联考英语试题及答案.doc
- 2016届河南省濮阳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政治试题 及答案.doc
- 2015年广东省梅州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doc
- 2016届河南省豫北七校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政治试题 及答案.doc
- 2016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考试英语试题 及答案.doc
- 2016届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高三上学期10月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doc
- 2016届福建省厦门一中高三上学期总复习限时训练理科数学试题及答案.doc
- 2016届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高三上学期10月考试物理试题及答案.doc
- 2016届广东省惠州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地理试题及答案.doc
- 2016届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高三上学期调研测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