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详细答案版).docxVIP

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详细答案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国学中的自由曹雅欣①自由,在传统文化里并未缺失,在国学里是随处可见的。道家的生命理想最接近自由的状态,老子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道法自然”,意思是:大道之行,既要仿照大自然的规律法则,又要效法事物本身自然而然的状态,顺其自然,这就是道之所在。②而把道家思想与个人生命形态结合得更紧密、更艺术的庄子,对自由的感受也更强烈。一篇著名的《逍遥游》,其实描写的正是庄子心灵的驰骋和思想的放飞。《逍遥游》中描述的那个叫作“鹏”的大鸟,能够扶摇直上九万里,能够背负青天激越云间,自由往来于天地间。其实,庄子以如此瑰丽的笔墨哪里仅仅是在描写一只鸟的行为呢?那“鹏”正是庄子自己的心,正是一颗开阔六合、含纳古今、超越世俗、纵横时空的心。③心的自由,才是一个人真正的自由。人力所及永远是有限的,人生环境永远是有遗憾的,然而,心的开阔可以超越现实局限,助你自由翱翔在无边无际的精神世界。④儒家学派里,孔子曾称赞得意门生颜回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箪食瓢饮的清贫生活,人人都不堪忧苦,只有颜回不改其乐——这“乐”,也许是身在陋巷、心在书中的精神享受,也许是身在平凡、志在高远的修身过程,也许是身虽未动、心已远行的超越眼前的卓越见识。⑤可见,在中国文化里,无论是主张入世有为的儒家,还是主张出世无为的道家,无论他们的生存环境和行为特征有何不同,但在内心和精神层面,他们都同样拥有自由的灵魂。无论是脚踏实地的儒家,还是仰望天空的道家,他们不同的人生信条只是对生活哲学的探讨。而对生命状态的存在,他们都毫无异议地认为,不管在朝堂、闹市,还是在山林、陋巷,都可以也都应该自由而活。⑥甚至,提倡法制、法度严明的法家,也不与自由的本质相矛盾。自由突显出秩序,在有形的层面,所有的自由都有其边界,法度之内是令行禁止,那么相对应的法度之外就是行动自由。而有秩序的自由才是有保障的自在,无秩序的自由只是野蛮的乱象。所以,法家的“明法度”其实是更好地规范了“享自由”。⑦如果在现实社会的严格秩序之内,一个人的灵魂依然能充分体会到自由,那么这样的灵魂才真正具有力度,甚至具有艺术性。中国古代的士人就是如此。所谓“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当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受案牍之劳形、朝堂之艰险、宦海之沉浮、宵小(盗贼昼伏夜出)之倾轧而感觉受到待遇不公、制度禁锢、官场奴役、志向束缚的时候,他们释放自我的方法,往往不是逃避到山林隐逸而不问世事,不是投降于世道艰难而躲避退缩——他们总认为,遁入世外不是读书人的理想抱负,“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在负重前行中锻炼出一颗豁达自在的隐士之心才是真正自由的人生。所以,他们在任何困境里都努力自我调节,他们写诗、作画、弹琴、读书、品茶、赏花、雅聚、清谈……这些构成了他们快乐纵横的自由王国。⑧国学中的自由,是儒家责任里的闲情,是道家朴素中的安然,是法家理性下的游弋,是士人重压时的释放。自由,从来不在远方的乌托邦,而就在当下的轻安自在;自由,从来不依靠他人的给予,而全在自我的获得。因为,没有任何一种形式的自由比心灵的自由强大有力。(有删改)1.根据文意,下列说法没有蕴含本文所说的国学中的“自由”的一项是A.荀子提出“礼法并举”,重视社会上人们行为的规范,认为在尊重礼义法律的基础上,百姓能自然为善生活自在。B.庄子在梦中幻化为翩翩起舞的蝴蝶,感到舒适自得,忘记了自己原来是人,醒来后才发觉自己仍然是庄子。C.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六艺”,强调学生应各方面能力全面发展,成为文武兼备、人格和谐的人。D.辛弃疾离开官场后,为排遣英雄末路、壮志未酬的苦闷和压抑,写下了大量田园词,抒发了个人的闲情逸致。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中的“道”,就是道家的生命理想中的自由。B.法家的“明法度”与自由的本质并不矛盾,而是为了“有秩序”的自由。C.颜回的“箪食瓢饮的清贫生活”就是儒家对自由的追求的典型表现。D.若一个人的灵魂能充分体会到自由,那么他的灵魂就真正具有力度和艺术性。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儒家责任里的闲情,道家朴素中的安然,法家理性下的游弋,士人重压时的释放,都是自由的表现形式,是人获得自由的真实写照。B.国学中的自由随处可见,且呈现的方式各不相同,但本质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心的自由,就是由自己获得的一份轻安自在。C.人力所及永远是有限的,人生环境永远是有遗憾的,现实社会是有严格秩序的,但心可超越现实,是没有限制的。D.无论是主张入世有为的儒家,还是主张出世无为的道家,在内心和精神层面,都同样拥有自由的灵魂,他们的人生信条是一致的。【答案】1.C2.B3.D【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根

文档评论(0)

li45550460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