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隆中对》教学设计.docVIP

2017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隆中对》教学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隆中对》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篇教学设计旨在立足文本本身,教师适度的引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对”的有关知识,了解三国文化。 2、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 3、了解当时的天下形势,诸葛亮提出的政治蓝图,计谋及策略。 过?程?与方?法:??? ?1、朗读文言课文。 2、学会翻译文言文,了解文章大意。 3、了解诸葛亮的卓越才能,理解27岁的诸葛亮的远见卓识、极其锐利的战略眼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了解诸葛亮作为中国古代第一智者的生平经历及主要功绩,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通过课文,了解当时的天下形势,诸葛亮提出的政治蓝图,计谋及策略。 【教学重点】?让学生分析理清诸葛亮一番话的核心?方针?依据。 【教学难点】?教材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及背景。 【教学方法】?朗读法?提问法?讨论分析法?多媒体演示等 【教学用具】多媒体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诸葛亮是家喻户晓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现在流传着许多与他有关的故事:火烧新野,火烧博望坡,草船借箭、借东风、七擒孟获、空城计等,透过这些故事我们所见到的是一个神仙般的人物,那么在史学家眼中的诸葛亮是一个什么人物呢?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一下《隆中对》。 二、资料助读 1、历史背景      东汉末年,汉室倾颓,局势混乱,各地群雄割据,人才择主而事。汉室后裔刘备怀有兴复汉室之志,但势单力薄,无法与群雄抗衡。为实现统一大业,刘备广揽人才,筹谋大计。而此时诸葛亮“躬耕陇亩”,避世待时。刘备三顾茅庐,以诚纳贤,终于请得卧龙出山,并按照诸葛亮的意见开始了光复大业。 2、解题      本文写的是刘备第三次到草庐时与诸葛亮的谈话。“对”,是下对上的回答,这里有“对策”的意思,指诸葛亮对刘备提出兴复大业这一问题作出的回答。诸葛亮的对策,为刘备规划了分三步走的切实可行的策略,是指导刘备今后若干年行动的纲领,后来成为刘备的国策。 三、整体感知 1、注音 好(hào)为??????? 乐(yuè)毅????? 诣(yì)?????? 屏(bǐnɡ)人??? 度(duó)德量力??? 存恤(xù)?????? 胄(zhòu)???? 箪(dān)食壶浆 倾颓(tuí)??????? 屯(tún)新野 2、古今异义 【将军宜枉驾顾之】?     ?古义:拜访?     ?今义:照顾? 【凡三往】?     ?古义:总共?     ?今义:平凡? 【孤不度德量力】?     ?古义:我,古代王侯的自称?     ?今义:孤立?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古义:大概?     ?今义:危险?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古义:一天天?     ?今义:太阳? 【遂用猖獗】?     ?古义:因此?     ?今义:使用? 【遂用猖獗】?     ?古义:失败?     ?今义:凶狠而放肆? 【抑亦人谋也】?     ?古义:而且?     ?今义:压抑?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古义:可以把?     ?今义:表示许可 3、词类活用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箪:用革,名词作状语?   ?壶:用水壶,名词作状语 4、通假字 ①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伸张 ②自董卓已来:“已”通“以” ③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阙”通“缺”,缺点 ④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通“检”,挑选 ⑤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 5、一词多义 已【a.停止:然志犹未已?? b通“以”:自董卓已来? c已经:今操已拥百万之众】 遂【a.就:由是先主遂诣亮?? b因此:遂用猖蹶】 因【a.凭,凭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b于是:因屏人曰】 为【a. 动词,吟诵:好为《梁父吟》 b判断词,是:谓为信然?? c.表被动,被、替:贤能为之用? d.动词,作为: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于【a.连词,跟、和: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b介词,在:欲信大义于天下? c.介词,向: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 将【a将领:则命一上将? b调动,率领:将荆州之军? c君谓计将安出】 6、解词 莫之许:就是“莫许之”。之,代词,代指诸葛亮“自比于管仲、乐毅”这件事。许,承认,同意。 谓为信然:说是确实这样。谓,说。信然,确实这样。 器:器重,重视。 与俱来:和(他)一起来。 就见:意思是到诸葛亮那里去拜访。就,接近,趋向。 屈致:委屈(他),召(他上门)来。致,招致,引来。 诣:拜访。 凡:总共。 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45550460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