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白杨礼赞 茅盾 情 境 导 入 学 习 目 标 整 体 感 知 研 读 课 文 课 文 小 结 布 置 作 业 情境导入 树是自然界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是柳的风韵;“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是松的雄姿;“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是梅的倩影、今天我们再领略一下“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的白杨树的俊美。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2.品味本文准确、凝练的语言;体会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3.感悟作者对广大抗日军民的崇敬与赞美之情,发扬中华民族奋斗不息的精神。 整体感知 作者简介 茅盾(1896—1981),现代著名作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茅盾出生在一个思想观念颇为新颖的家庭里,从小接受新式的教育。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商务印书馆工作,从此走上了改革中国文艺的道路,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 基础字词 整体感知 晕 圈 虬 枝 楠 木 秀 颀 坦荡如砥 潜滋暗长 恹恹欲睡 旁逸斜出 婆娑 (yùn) (qiú) (nán) (qí) (dǐ) (qián) (yān) (yì) (pó suō) 整体感知 暗暗地不知不觉地生长。 伟岸: 锤炼: 妙手偶得: 坦荡如砥: 潜滋暗长: 恹恹欲睡: 困倦的样子,精神不好。 坚强不屈: 坚固有力,不动摇,不屈服。 魁梧,高直。 文中是反复推敲加以提炼的意思。 文学素养深的人偶然间所得到的。 平坦得像磨刀石一样。 解题如文本 整体感知 本文是茅盾先生所写的散文,题目为《白杨礼赞》,那么什么叫做“礼赞”? 怀着敬意的赞扬 1.听读课文,划出全文直接礼赞白杨树的语句和段落 第1小节、第4小节、第6小节、第8小节、第9小节 2.齐读这些段落,品味文中“怀着敬意”的赞美。 整体感知 品味情感美 3.这些段落用了什么样的抒情方式进行抒情? 直抒胸臆 整体感知 1.作者为什么要高度赞美白杨树?用波浪线在原文中划出来 第3小节:“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 第5小节:全部 第7小节:“……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整体感知 品味画面美 2.将这些语句按照白杨树的外在形象和内在品质进行分类。 3.学习作者在描写白杨树时运用的方法 ——把握一定的顺序,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进行白描,突出了白杨树的“内外兼备”的美,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形象鲜明的《白杨图》。 整体感知 1.这样的白杨树生长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2.本文名为《白杨礼赞》,但作者却用了近三分之一的篇幅来写黄土高原,是不是多余? ——不多余,这是烘托的写法。目的是为了突出不平凡的生长环境孕育了不平凡的白杨树。 整体感知 品味背景美 研读课文 合作探究 1.《白杨礼赞》中,作者饱含激情礼赞的仅仅是西北平原上极普通又不平凡的白杨树吗? 2.知人论世: 《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抗日战争正处于艰苦的相持阶段,而革命根据地军民却毫不妥协,坚持抗战。当时,茅盾根据自己1940年从新疆归来奔赴延安途中的见闻感受写了这篇散文。 由此可见,那伟岸正直、紧密团结、积极进取、坚强不屈的白杨树正象征着像白杨树一样的人和精神。 他们是敌后土地上的农民、哨兵和中华民族的精神。 研读课文 3.朗读课文第七小节 (1)将 “它没有……好女子”去掉,将四个“难道”全部改成陈述句来读 (2)按照原文来读。 (3)比较表达效果: ——“它没有……好女子”欲扬先抑,更能突出白杨树的“内外兼美”。 ——四个反问构成了排比句,其实充沛,酣畅淋漓,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礼赞之情。 研读课文 4.正因为白杨树的极普通又不平凡,正因为白杨树象征着北方的农民、哨兵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所以,作者要大声礼赞白杨树。 (1)齐读课文8、9小节。 研读课文 ——仪器“贵族化”与白杨树的“极普通”形成鲜明对比,反衬出白杨树的“立足民众”却又“不平凡”的精神,深化了主题。 (2)为什么要写到“楠木”? 研读课文 1941年,茅盾《白杨礼赞》发表后,一位画家根据《白杨礼赞》画了一幅白杨图,茅盾看到后礼赞之情意犹未尽,于是赋诗一首。表达了作者向往革命圣地延安,愿与北方军民同仇敌忾,共同抗击日寇的感情。 题白杨图 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 羞与楠枋伍,甘居榆枣俦。丹青标风骨,愿与子同仇。 研读课文 拓展迁移 课文小结 本文运用象征手法,抓住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借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赞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农民,歌颂他们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抒发了作者对他们的崇敬和赞颂的感情。 布置作业 学习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7秋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精美课件.ppt
- 2017秋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课件.ppt
- 2017秋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精美课件.ppt
- 2017秋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课件.ppt
- 2017秋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精美课件.ppt
- 2017秋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课件.ppt
- 2017秋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精美课件.ppt
- 2017秋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课件.ppt
- 2017秋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精美课件.ppt
- 2017秋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精美课件.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