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皮肤损伤的防治现状-.pptVIP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前 言 肿瘤放疗患者皮肤损伤发生率为91.4%,因损伤严重而被迫中断治疗的发生率为58.1% [1] 放疗疗程每延长一天,局部控制率将下降1%-3% [2] 三、I、II度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防治方法 郑晓珍等[6] 研究认为,比亚芬治疗II度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效果显著。 但21世纪初的3个临床实验 [7-9]并不支持比亚芬对放射性皮炎有预防或治疗作用。 三、I、II度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防治方法 四、Ⅲ度以上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治疗 涂桂红等[30]采用新型软聚硅酮敷料( 美皮康) 治疗放射性湿性皮炎病人, 疗效满意 。 四、Ⅲ度以上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治疗 陶玲玲等[33]对20例皮肤溃疡患者使用银离子敷料治疗,结果85%患者7-10 天痊愈。 用水凝胶分期分批多次少量自溶清创[34],是减轻病人疼痛的有效方法。 五.全身预防和治疗 全身预防 棉质内衣 避免阳光照射 避免接触刺激性物品 保护照射野皮肤 治愈手术伤口 治疗龋齿及口腔疾病 纠正贫血、脱水、电解质紊乱 全身治疗 高热量、高蛋白和高维生素的饮食 早期应用防止胃肠道反应和改善微循环的药物 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积极预防或控制感染 造血因子如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33] 陶玲玲,邢桂红,鲍婷婷.观察银离子敷料应用在放疗引起的放射性皮肤溃疡治疗中的效果.护士进修杂志,2011,13(32):2092-2093. [34] 王学红,吴情.湿性敷料在放射性皮肤损害护理中的应用.护理研究,2012,1(26)中旬版:159-160. 四、Ⅲ度以上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治疗 2. 手术治疗 对于经久不愈的溃疡或溃疡面积大而深且有恶变倾向时,只要患者全身情况允许,一旦感染基本控制,宜尽早采取手术治疗[35]。 方法有皮片移植、局部任意皮瓣、轴型皮瓣等皮肤移植和大网膜移植等。 [35] 陈季玲,李利平.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机制与防治进展. 社区医学杂志,2012,5(9):13-14. 总之,放射性皮肤损伤创面愈合的机制非常复杂,有关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防治的文献报道有很多,但大多研究因样本量太小、评价标准不统一,结论相互矛盾、缺乏统计学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信通过对放射性皮肤损伤创面愈合机制更深入的研究,必将提高救治水平,我们期待发现更为有效预防和治疗的药物和方法。 谢谢 Company Logo LOGO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急性放射性皮肤损 伤防治现状 江苏南通市如东人民医院 李燕 [1] 房彤.头颈肿瘤患者放射性皮肤和口腔黏膜损伤的调查分析[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1998,18(5):350. [2] 陈振东,孙燕,王肇炎.实用肿瘤并发症诊断治疗学.合肥:安徽科技出版社.1997:286-313. 目前临床上防治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方法很多。现就国内外防治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措施综述如下: 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生机制 2 I、II度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防治方法 3 Ⅲ度以上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治疗 4 全身预防和治疗 5 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分级 1 一、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分级 目前临床大都使用 CTC3.0标准[3],分为5级 0 度无变化 Ⅰ 度水泡、轻度红斑、脱毛、干性脱皮、出汗减少 Ⅱ 度明显红斑、斑点样湿性脱皮、中度水肿 Ⅲ 度皮肤皱褶以外部位的融合湿性脱皮,凹陷性水肿 Ⅳ 度溃疡、出血、坏死 [3] 周际昌.实用肿瘤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7. 二、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生机制 国内外研究证实[4-5],放射线可引起p53、Bax等凋亡诱导基因过表达和Bcl-2、Ras等凋亡抑制基因低表达,结果导致过度的细胞凋亡,引起皮肤损伤发生 [4] 谷庆阳,曹卫红,王德文,等.p53,Bax,Bcl-2蛋白表达及细胞凋亡在急性发生性皮肤溃疡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探讨[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001,25(2):103-106. [5] Nakamura Y,HasegawaM,Hayakawa K,etal Induction of p53-dependen apoptosis in vico by nedap latin and ionizing radiation[J].Oncol Rep,2000,7(2):261-265 1.比亚芬 [6] 郑晓珍,姜

文档评论(0)

mwk36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