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感中医诊疗方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上感中医诊疗方案.doc

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诊疗方案 感冒系外感风邪,客于肺卫,以鼻塞、流涕、咳嗽、恶寒、发热、头身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相当于西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是急诊内科,儿科最常见的疾病。本病病原体90%以上为病毒,其余为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后继发细菌感染。 诊断 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1)鼻塞流涕,喷嚏,咽痒或痛,咳嗽。 (2)恶寒发热,无汗或少汗,头痛,肢体酸楚。 (3)四时皆有,以冬春季节为多见。 (4)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2.西医诊断:参照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内科学》(陆再英,2010年)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 以鼻咽部卡他症状为主要表现。起病较急,初期有咽干、咽痒或烧灼感,发病同时或数小时后,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2~3天后鼻涕变稠。可伴咽痛。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不适、轻度畏寒和头痛。检查可见鼻腔粘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如无并发症,一般经5~7天痊愈。 症候诊断 1.风寒束表: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疼,鼻寒流清涕,喷嚏。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 2.风热犯表:发热、恶风、头胀痛,鼻塞流黄涕,咽痛咽红,咳嗽。舌边尖红,苔白或微黄,脉浮数。 3. 暑湿袭表:见于夏季,头昏胀重,鼻塞流涕,恶寒发热,或热势不扬,无汗或少汗,胸闷泛恶。舌苔黄腻,脉濡数。临床尚有体虚感冒,以及挟湿、挟滞等兼证。 二、主要检查项目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胸片等。 治疗方案 (一)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风寒束表证: 治法:辛温解表 方药:荆防败毒散加减:羌活10克、独活10克、柴胡10克、前胡10克、枳壳10克、茯苓10克、荆芥10克、防风10克、桂枝10克、川芎10克、甘草5克。 2.风热犯表证: 治法:辛凉解表。 方药:银翘散加减:连翘15克、银花15克、桂枝6克、薄荷6克、淡竹叶10克、荆芥10克、淡豆豉5克、牛蒡子10克、生甘草5克。 中成药:小柴胡颗粒、抗病毒口服液、清开灵胶囊、板蓝根冲剂。 3.暑湿袭表证: 治法:祛暑解表。 方药:新加香薷饮加味:银花9克、连翘9克、香薷6克、扁豆花9克、厚朴6克、荷叶6克、芦根10克、佩兰10克、苍术6克。 中成药:藿香正气水(丸) (二)静脉滴注、肌肉注射中成药注射剂 根据病情可辩证选用:柴胡注射液、双黄连粉针、炎琥宁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等。 (三)非药物中医治疗方法 1.针刺疗法 (1)风热感冒 治法:疏风清热,解表宣肺。取手太阴、手阳明经穴及背俞穴为主。毫针泻法为主。 处方配穴:肺俞、大椎、合谷、曲池、鱼际、外关、少商。 (2)风寒感冒 治法:疏风散寒,解表宣肺。取手少阳、手阳明经穴及背俞穴为主。毫针补泻兼施,并可配合火罐治疗。 处方配穴:风门、大杼、肺俞、大椎、合谷、外关、肩井。 2.拔罐疗法 患者取俯卧位,充分暴露背部皮肤,在背部沿脊柱两侧均匀涂抹凡士林,用闪火法拔火罐,沿膀胱经络走行自上而下、再自下而上反复推拉火罐5-6次,使两侧皮肤呈紫红色或潮红色为止,然后将火罐停留于大椎穴上,留罐15 min 起罐。若患者发热明显,体温超过38.5 ℃,则先用三棱针在大椎穴上点刺出血,再拔火罐,吸出暗红色血液1~2 ml,留罐5 min 后起罐,把吸出的血液擦拭干净,再沿背部两侧膀胱经络走罐,方法同上。每日1次,3日为1疗程。 3.推拿治疗 治则 疏通经络,解表宣肺,风寒者疏风散寒;风热者疏风清热。以手太阴、手少阳、手阳明经穴及足太阳膀胱经穴位为主。 取穴 肺俞、风门、大杼、大椎、合谷、曲池、鱼际、外关、肩井。 手法 按揉法、一指禅推法、滚法、擦法。 操作:用指按揉法印堂、太阳、攒竹、迎香等穴操作,分推前额及目眶上下,拿风池,拿五经,酸胀为度;患者俯卧,用滚法滚膀胱经侧线,重点施按揉法在肺俞、风门、大杼上操作,以能忍受为度。最后在膀胱经两侧线及腰骶部施擦法,局部透热为度。一指禅推合谷、外关等穴,拿肩井。风热感冒者,延长按揉合谷、曲池、鱼际等穴;风寒感冒者,延长按揉风池、风府等穴。 根据临床情况可选用雷火灸、热敏灸、雀啄灸、隔姜灸等疗法,暑湿感冒尚可用刮痧等疗法。伴有咽痒,眼部不适等症状时,可配合雾化吸入治疗。 内科基础治疗 1.抗感染治疗:上呼吸道感染一般为病毒感染,不宜急用抗生素。 1)抗病毒治疗,可用病毒唑(利巴韦林)10~15mg/kg/d分2次,肌注或用10%葡萄糖溶液稀释成1mg/ml,缓慢滴注,或口服分每日3次,或2mg含

文档评论(0)

changjiali201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