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所有分类]第一章第三节历史时期的植被变迁.ppt

[所有分类]第一章第三节历史时期的植被变迁.ppt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所有分类]第一章第三节历史时期的植被变迁

我国是一个森林分布较广的国家,目前的森林覆盖率为13%左右。但是,很久以前的中国并不是这个样子的。约在六、七千年以前,我国森林和草原的面积十分广阔,森林和草原占了祖国土地面积的四分之三。仅就森林来说,大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二分之一左右,即从大兴安岭的北部起,沿嫩江向东南,然后折向西南划一条斜线,一直到西藏的东南部,在此线以南,?大致上都是森林地区。历史时期森林与草原、?荒漠的分界线,《史记》中记载为龙门(今陕西韩城)至碣石(今河北昌黎,山海关),此线的北部“多马、羊、牛、裘、筋、角”,以南为农区。当然,这条线是有南北摆动的,如战国、秦汉时、隋唐时、明清时,向北移动;魏晋时则向南移动。 东北地区的森林,主要包括大、小兴安岭及长白山的森林,是我国森林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历史时期,这里由于长期处在地广人稀的状态,森林面积十分广阔。但在辽河的下游,战国时期有人在此开发,林地减少,燕国在这里还设有辽西、辽东二郡。清朝后,大兴安岭的南部森林也已经砍伐完。近代后,中部的森林被日本修铁路而砍伐完。东北的森林变迁经历了由南向北和从平原到山地的演变过程。 华北、黄河中下游的森林也有不少。《诗经》是春秋战国时的作品,文中有描写人们砍树的诗句;关中平原的“平林”“中林”“桃林”也常记载在史书中。函谷关上说“柏林荫谷,殆不见日,荀卿谓之松柏之寨。”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历史开发较早,战国时,这里就没有成片的林区了。史念海先生《河山集》第二集中的“历史时期黄河中游的森林”一文有详细的记述。西安、北京定都的历史较久,城市的建筑需要大量的木材,秦岭、燕山的大量森林就是供应砍伐的,甚至要到遥远的山西岚山去伐树。本地区的森林破坏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即西周到战国,秦汉到北朝,唐宋时代和明清以来的时期。森林在各个时期逐步消失,从平原到山地。明清时,森林遭到毁灭性的破坏。春秋战国时,这里的森林覆盖率为53%,秦汉时为42%,唐宋时为32%,明清至解放前夕为3%左右。? 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目前的森林不少,但也是很少的,为什么?这是历史上土地开发的结果。?唐代以前,这里森林较多,是“多竹木”的地区。?唐朝时,土地开发,森林减少,?但个别地方还存有一些树木。?如张九龄开大庾岭时,?那里?“数里重林”,得“披灌丛,相其山谷之宜。”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很多地方在宋代被开发出来,成为“无寸土之旷”。只有岭南的一些地方有森林分布,“山林翳密,多瘴毒”。?明清时期,甘薯、玉米、烟草、花生等作物的引进,使得江南的土地被完全开发,没有土地荒芜的现象。据有人估计,1700——1949年的森林减损是前五百年的总和。长江中下游甚至南方经济的发展是用森林的日益减少换来的。如今长江有可能成为中国的第二条黄河,这不是危言耸听,值得国人深思。 总结: 总的来看,历史时期我国森林地带, 从北到南,树种由少到多。林相越来越茂密,森林资源也越来越丰富,在长江流域,从东到西,随着人类开发的西进,东部的森林资源最先遭到较大的损耗,然后是中部,最后才是西部。 二)草原地带 位于森林带以西,包括两种类型。 1、北部的温带草原 包括大兴安岭的南段、呼伦贝尔高原、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以及黄土高原的西北部。 在整个温带草原中,天然植被又随着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不同而具有明显的内部差异。 2、青藏高原的草甸和草原 历史时期青藏高原的中部和南部,包括羌圹高原的中部和南部、通天河源、黄河源以及帕米尔等地区,天然植被主要是草甸和草原。 (三)荒漠地带 我国西北内陆,高山环绕,气候干燥,历史时期的天然植被以荒漠为主。荒漠地带的北部,包括内蒙古西部、宁夏、甘肃河西走廊,青海柴达木盆地和新疆等,荒漠分布极广,历代多有记载。 近20年来,随着人们生态环境意识的增强,也采取了一些环境整治的措施,森林资源总的来说还是有所恢复。到2000年时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上升到16.55%。应该看到,与历史时期相比,目前我国的森林覆盖率是很低的,与世界平均森林覆盖率26%相比,我国的森林覆盖率是偏低的。 (三)历史时期植被变迁的原因和影响 森林变迁的原因与自然条件,与气候条件关系特别密切。 同时,在历史时期,人类的活动对森林的影响更大,更直接,历代大兴土木、军事行动、森林利用中的滥砍滥伐、农业开发中的毁林开荒、刀耕火种等对历史时期森林资源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变迁不是直线式的,而是经过多次反复的。 森林减少的危害 一方面森林的小事造成了水土流失, 使喝水泥沙含量激增, 造成中下游河床抬升, 悬河日益突出过户, 增加了防洪的困难。 另一方面, 森林的消失 减弱了森林水源的功能, 使江河水位的季节差拉大, 汛期洪水一泄千里, 直接增大了洪水的强度。 人类对于自然毫无规律和节制的看法,其

文档评论(0)

jiupshaieuk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12135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