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政史地]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达标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政史地]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达标课件

柏林墙— 一堵墙,两个世界 目标引领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 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 系发展的影响。 重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背景及表现。 难点:美苏的“冷战”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自主学习提纲: 1.冷战的含义 2.冷战兴起的原因 3.冷战的表现 4.冷战的影响 5.冷战”中的“热战” 什么是“冷战”? 语言规范 简洁明白 条理清晰 逻辑性强 史论结合 论从史出 拓展思维 推陈出新 有人说,“冷战”如一场大洪水,虽然已经退去,但他席卷之处留下的“伤痕”犹在。一些地区性冲突至今难以合理解决,继续影响着地区局势的发展;从“两极”格局到新格局出现之前的过渡期内,地区战乱和冲突不断;留存于世的大量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仍在危及人类的安全……这些,不妨称之为“伤痕遗产”。 1、充分发挥联合国在解决国际与地区事务中的积极作用; 2、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 3、大力提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大力发展经济与社会事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 *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多极化趋势出现(六七十年代) 两极格局瓦解(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 多极化趋势加强 西欧、日本、中国和第三世界国家力量上升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一超多强 注意:多极化只是一种趋势和方向,现在还未真正形成。 本章线索: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 以欧洲为中心(近代) 两极格局形成(二战后) 1945年8月15日 【和平之吻】 一名美国水兵听到二战结束的消息,欣喜若狂,情不自禁地拥抱亲吻身边一位陌生的姑娘。 柏林墙总长169.5公里,建于1961年8月13日,15道防线隔离着东德和西德,是二战以后德国分裂、东西方两极对峙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原为铁蒺藜围成的路障,后改筑成两米高、顶上拉着带刺铁丝网的混凝土墙。后在正式的交叉路口和沿线的观察塔楼上设置警卫及机枪阵。1970年,东德政府又把柏林墙加高到3米。 COOL WAR 泛指美苏之间除直接的军事行动外的其他一切敌对形式。包括相互攻击对方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外交对抗、封锁禁运、军备竞赛、组建军事集团等。 解读词:柏林墙总长169.5公里,建于1961年8月13日,15道防线隔离着东德和西德,是二战以后德国分裂、东西方两极对峙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 极:指的是在国际关系体系中起支配作用的力量中心。 1、二战后“两极” 主要是指哪两个国家,为什么是他们? 2、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的关系怎样? 3、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为什么会出现隔阂的“墙”? 4、美苏两国之间的“墙”又是如何一步步加固加高的? 引1 美国成为 资本主义 世界霸主 苏联实力 大大增强 第二次世界大战 西欧 衰落 日本 衰落 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影响大增 妄图称霸世界 矛盾 国家利益 社会制度 军事 经济 政治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对抗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 阵营 领域 二、“冷战”的具体表现 华约 (1955) 北约(1949) 军事 经互会(1949) 马歇尔计划(1948) 经济 共产党与工人党情报局(1947) 杜鲁门主义 (1947) 政治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对抗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 阵营 领域 二、“冷战”的具体表现 杜鲁门 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这些政策和纲领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除武装进攻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美国为首 的 西方资本 主义国家 苏联为 首 的社会主 义国家 ①杜鲁门主义讲话中所说的“极权主义”和少数 武 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 指什么?杜目的是什么? 回答: 指社会主义制度,这些国家的共产党武装和苏联。 公开干涉其他国家的内政,与苏联全球对抗 ②从马歇尔的演讲分析,他主张美国实施对外援助的目的 是什么? 目的: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西欧 ③比较两段材料,分析杜鲁门的讲话与马歇尔的演讲有何异同? 同:都遏制苏联社会主义的影响,稳定资本主义秩序, 以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 异:杜鲁门主义是公开的宣称干涉他国的内政,马歇尔是采取较隐藏的方式控制他国。 解读词:1989年11月9日,数以万计的市民走上街头,拆毁围墙,整个德国陷入极度兴奋状态。此事件也称为“柏林围墙倒塌”。11个月后,两德终于统一。 28年的情绪在1989年11月9日这天爆发

文档评论(0)

jiupshaieuk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12135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