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教学研究]谈地方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浙江杭州市余杭区教育局教研室 陈杰.ppt

[教学研究]谈地方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浙江杭州市余杭区教育局教研室 陈杰.ppt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研究]谈地方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浙江杭州市余杭区教育局教研室 陈杰

一、地方课程课堂教学有效性缺失的表现 (一)教学目标制定中的有效性缺失 1.缺乏合理的定位 案例1:一位老师在讲《绚丽多彩的梁祝文化》一课时,把重点放在讲授以梁祝文化为代表的民俗文化的表现形式上,比如梁祝文化通过文学作品、电影、戏曲、音乐及其他民间工艺(邮票、连环画、年画、版画、剪纸、艺术模型、彩陶瓷塑、蝶翅工艺、石雕木雕、刺绣草编、泥塑面塑等)等表现出来,还列举了全国各地有关“梁祝文化”的历史遗址。 梁祝故事有它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受到人们认可的价值观念,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认识、去挖掘,比如歌颂爱情的纯真,对封建礼教的批判,对嫌贫爱富的谴责、对美好理想的追求等等,正因为有了这些贴近民众心理的普世价值观念和悲悯情怀,所以梁祝故事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并代代相传;其次,还可以结合本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谈谈挖掘和保护问题。 案例2:某一位老师在讲“杭州民间故事——白蛇传” 一课时,基本流程如下:首先让学生说一说杭州有哪些旅游景点,学生说到“断桥残雪”,然后引入白蛇传的故事。由两个学生复述白蛇传的故事。然后再由教师提供一些故事情节:如“断桥相遇”、“保和堂”、“雄黄酒”、“盗仙草”、“水漫金山”等,由学生分别阐述故事情节。整堂课的主要时间都放在复述“白蛇传”的故事情节上。 导致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缺失 白蛇传的故事蕴涵了民间文化对人文精神和价值观的追求,有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涵,它寄托了人们对人性的追求和对善恶是非的评判,老师应该挖掘这其中隐含的思想教育意义。 对教学内容及其内涵的不同解读,造成了教学目标的偏差。一般来说,地方课程不像其他学科课程那样强调知识目标,但它对于学生的能力、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更为注重。 2.缺少应有的深度 一是目标文本的表述浅白而笼统。有的课的目标泛泛而谈,较难操作。比如:“家乡的地名”一课的教学目标。①了解家庭、家乡,了解杭州;②热爱家庭、家乡,热爱杭州;③热爱祖国,热爱社会。 二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体现目标的深度。造成目标和教学实际脱节,虽然目标制定得比较具体,但照本宣科的教学流程、贴标签式的思想教育同样难于达到教学目标应有的高度和深度。 3.缺失实现的途径 途径:一是有效的学生活动,二是合理的课程资源的利用。 教学目标是针对学生来讲的,如果缺少学生的配合,是无法实现目标的。而学生的配合必须通过学生的活动(包括思维活动)来实现。在地方课程的教学中,我们看到了很多随意即兴的活动设计,形式上的热闹掩盖不了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和手段的单调和低效。 贫乏单调的资源利用,也使得目标实现缺乏了必备载体。 案例3:在某一所学校听一位老师讲《百年抗争,志士千秋》(《人·自然·社会》初二年级)一课,教师按照教材体系依次讲述了在民主革命时期浙江先烈们的英雄事迹,涉及到的历史人物很多,教师也没有讲述的重点,大多是浮光掠影式的一带而过,学生也不知其所然,反应平平。 (二)学生活动设计中的有效性缺失 1.小组讨论,成为“摆设” 小组合作=小组合座 案例4 小组讨论成了老师的法宝 一位老师在三年级“杭州真美”一课中,展示了西湖十景的图片,然后让学生讨论:你去过哪些地方?在小组内说一说。 并不是所有问题的形式和内涵都适合学生讨论,讨论的关键是看问题本身是否有讨论的必要,还有通过小组讨论以后小组成员是否得到了同伴的帮助和提高。 2.表面热闹,实质贫乏 案例5 一堂搞笑的表演课 有一个老师在上 “法律——我们的保护神”(《人·自然·社会》八年级)一课时,老师让学生分组表演教材上提供的一个故事,大致情节是这样的:张强的爸爸被歹徒绑架了,歹徒索要50万赎金。张强接到歹徒的勒索电话后,一边与歹徒周旋,一边报警,最后警察来了,将歹徒抓获。初中生对于表演这样的故事,情绪还是很高的,课堂上开始“活跃”起来了。5分钟以后,老师让四个组的学生先后到讲台边表演,这样一堂课大半的时间也过去了。虽然表演的情节差不多雷同,但学生的情绪倒是很高涨,台上学生表演,台下学生笑声一片。 3.形式主义,缺少指导 案例5 做一个设计方案 一位老师在讲“杭州的山和水”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假设你是上海世博会杭州馆(五水共导)的设计者,你将怎样设计杭州馆来介绍我们杭州的水?将全班分成五个小组进行讨论。接着,老师让各小组推荐代表介绍本组的设计,有的学生说,“我用4D电影来介绍杭州的水”,还有的学生说,“我设计成五个小馆,每个小馆配备一名解说员”等等。大多的“设计”都比较空洞,落实不到能力和方法的具体要求上。 “杭州的水”课堂活动的重新设计 将全班学生按杭州的“五水”分成西湖组、钱塘江组、大运河组、西溪湿地组、东海组,给每个组发放本组的学习资料(教师预先准备),比如西湖组的材料就有西湖的历史、成因、古人描写西湖的诗句名句、西湖十景、关于西湖的网络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iupshaieuk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12135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