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莫拉克台风灾後国土保育思维-地质环境与土石灾害
莫拉克颱風災後經驗傳承座談會 『 山橋河共治』議題
莫拉克颱風災後國土保育思維 - 地質環境與土石災害
洪 如 江
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委員
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名譽教授
一、前 言
莫拉克颱風豪雨所引發的土石災害,與台灣特有地質環境因素密切相
關的,有下列五項:
● 「年幼脆弱的地層材質與構造」
● 「板塊碰撞所形成的地體構造」
● 「隆起作用」與「削平作用」的相互制衡
● 「大斷裂帶」
● 「溪流的誕生與演化(溪谷的擴張、向源侵蝕)」
本報告,除了討論台灣特有地質環境之外,也希望從國土保育的思
維,為擬訂國土長治久安的對策,有拋磚引玉的機會。
二、 年幼脆弱的地層材質與構造
幾百萬年前,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相互碰撞,原處歐亞大陸
東側的大陸棚,逐漸露出海面而形成今之台灣島。相對於世界上許多大陸
山地的地層,年齡常達數億年至數十億年,台灣的西部丘陵地質區(或稱西
部麓山帶地質區),尤其是與本案相關的南部地區,年齡僅幾百萬年的沉積
岩地質區。西部丘陵地質區之東,中央山脈山脊的兩斜面,為年齡幾千萬
年的板岩地質區(也是在露出海面之前生成)。板岩地質區之東,主要為年齡
幾億年的先第三紀變質雜岩(大南澳片岩)地質區。板岩地質區中,硬頁岩部
分,相當軟弱;板岩部分,大多劈理發達,容易剝落、風化;偶而出現材
1
質強度較高的四棱砂岩,也多高度破裂,混夾極為軟弱的泥縫。
大南澳片岩地質區,強度較高的片麻岩與矽質片岩,所佔比例也很低。
簡言之,台灣的地層,尚在幼年,材質多軟弱,又因菲律賓海板塊與
歐亞大陸板塊的碰撞而形成密集而破碎的地質構造,極易因自然力或人力
而破壞。
三、 板塊碰撞所形成的地體構造
台灣地體構造的概念模式,眾皆推崇 Angilier(1986 ,2001) [9] 富有藝
術感的地體架構示意圖(下圖為洪如江修改加註自 Angilier 1986 版本) 「9」。
台灣本島的大部分,自東部海岸至麓山帶與西部平原的交界,都是「板
塊運動」(Plate Tectonics)的碰撞(幾百萬年前)帶。碰撞帶必然是地質作用
高度活躍之地,以褶皺或逆斷層形成疊瓦狀的山脈及斷裂帶(參考下圖)。
2
四、 「隆起作用」與「削平作用」的相互制衡
台灣的大地,因板塊的互相碰撞,不斷隆起。3000 公尺以上的高山超
過百座之多,玉山標高 3952 公尺,雄視東亞。但隆起作用必受削平作用的
制衡,發生「下坡運動」,例如:侵蝕(表土流失,土体內細粒料流失)、坍
方、山崩(大至極大規模坍方);而最易於發生下坡運動之處為山頂與山脊。
3
台灣山地,面積= 0.75x36,000kmxkm=270 億平方公尺。假設平均每
年隆起 0.5 公分,則台灣山地平均每年崩落的土石量為 1.35 億立方公尺。
其小部分崩落河道之中,大部分暫停在山坡成為崩積層(colluviums)。
崩落河道之中的土石,可能使河床淤高、堆積成坍方壩(landslide dam)
形成堰塞湖(dam-up lake)、或成為土石流原料。
暫停在山坡的崩積層,質地疏鬆,常含豐富且高水壓之地下水,其邊
坡穩定之安全系數僅略高於 1.0 ,易於在強烈地震、豪雨或開挖作業時發生
山崩、坍方、侵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