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从意象意境角度鉴赏古诗词2.pptVIP

[社会学]从意象意境角度鉴赏古诗词2.ppt

  1. 1、本文档共7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社会学]从意象意境角度鉴赏古诗词2

离情别绪——亭 古代驿道旁置亭,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行旅休息用。送别亲友往往在亭中设酒饯行,所以亭也就成了一个抒写离情别绪的意象。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李白《菩萨蛮》 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西厢记》 哀伤凄厉——雁 秋风吹起,天气转寒,大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往南方迁徙。动物尚知返回故土,人何以堪?诗人们往往借大雁南返,抒写游子的思乡之情。 失群寒雁声可怜,夜半单飞在月边。无奈人心复有忆,今暝将渠俱不眠。 ——北周·庚信《秋夜望单飞雁》 诗歌创作离不开意象,而意象的选择还只是第一步,是诗的基础;组合意象创造出“意与境谐”的艺术境界才是诗的目的。意境与意象在本质上有一定的联系,它们都是主观与客观统一的产物,都是情与物的结合体。但它们又有区别:一般来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意境与全篇对应。 诗象不象诗,有无诗味,主要看意象;诗美不美,有无意蕴,主要则看意境。由诗味到诗美,是由意象到意境的挖掘过程。因此,在诗词中,起点是意象,终点却是意境。 以下介绍几个常见意境: 离别意境 离乱意境 隐逸意境 思乡意境 离别意境 离别是古诗中最常见的主题之一。大概是因为人喜聚不喜散,但又不得不散,于是对相聚的留恋、对分别的感伤甚至痛惜,便常常成了诗词歌咏的对象。所以,诗人写离别很少轻松用笔,像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样高昂的笔调并不多见,而是大都写得很沉重,且往往在伤情中引发出生命短促、前路茫茫的无可奈何之叹。 营造离别意境的主要意象有:泪眼、长亭、寒蝉、秋雨、骤雨、兰舟、别路、暮雨、来帆、去鸟、散丝、杨柳、残月等等。 离别意境的感情基调是缠绵、伤感、悲凉。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雨霖铃》 离乱意境 离别多为私情,离乱则更能体现时代特征。中国数千年的古代社会,经历了无数的战乱与分割。每一次战乱,都给百姓带来无限痛苦。但“国家不幸诗人幸”,有良知的诗人都会以一颗爱悯、忧伤的诗心,去表现人民的苦难、家国的伤痛以及诗人个体生存的艰辛。 离乱意境的主要意象有:清秋、夕阳、大江、悲风、鼓角、天涯、星河、飞雁、黄花、梧桐雨等。 离乱意境的感情基调是悲壮深沉、孤独寥落、清冷忧戚、伤感惆怅。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臣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杜甫《阁夜》 时间:岁暮;特征:阴阳催短景——岁月飞逝给人带来巨大的心理冲击。 地点1:天涯;特征:霜雪霁寒宵——一幅凄寒冷寂的图景。 地点2:三峡;特征:星河影动摇——湍急的江流中一幅阔大瑰丽的倒影图。 声音1:五更鼓声;感受:军鼓与号角穿越寒气,犹显悲壮。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臣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杜甫《阁夜》 声音2:千家野哭;感受:闻战伐——此时此刻,壮丽江山之上却是一片杀伐惨烈之声。 声音3:夷歌数处;感受:因战乱而漂泊他乡、沦落孤独的凄凉。 联想:卧龙跃马终黄土——是伤感更是无奈;人事音书漫寂寥——只能自己一如既往地承担这种“寂寥”的苦痛 隐逸意境 隐逸是中国古代士人的一个重要情结。尤其是那些道德文章都很出色的人,他们本可以出仕为官,但因种种原因,最终选择了归隐。不过这种生活,也创造了中国古代诗词中的一种特殊的艺术意境——隐逸意境。他们将自己高超的文化修养投射到山水田园之中,不仅表现了自己的人生态度、人生理想,更使山水田园也有了一种性灵。 隐逸意境的主要意象:草屋、空山、丘山、明月、朝云、暮雨、田园、尘网、枯树、静水、飞鸟等。 隐逸意境的感情基调是从容自在、优雅静谧、惆怅孤独、哀愁悲凉。 古代隐逸诗人很多,陶渊明被称为“

文档评论(0)

jiupshaieuk1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12135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