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游选矿 第四章 浮选工艺.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浮游选矿 第四章 浮选工艺

第四篇.浮游选矿 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 1 2 第四章 浮选工艺 (Flotation Processes) 浮选工艺这章我们主要讲煤的浮选,兼顾其它矿物。 通常煤的浮选不带磨矿,进入浮选系统的物料基本都0.5mm。而在选矿厂,粉碎与磨矿的成本要占选矿厂的一半,所以煤的浮选成本相对低。我国有13%~14%煤用浮选。 浮选是一个复杂的工艺过程,过程进行得好坏要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五个方面:1. 原料性质;2. 矿浆特征;3. 药剂制度;4. 浮选设备;5. 工艺流程。 第四章 浮选工艺 §4.1 原料性质 §4.2 矿浆特征 §4.3 药剂制度 §4.4 充气和搅拌 §4.5 浮选流程 §4.6 浮选工艺效果检查和评价 煤泥浮选的原料一般由粒度小于0.5mm的、密度不同的煤和矸石颗粒以及它们的连生体组成。煤、矸石颗粒表面性质的差异,连生体,过大粒及细泥等都是影响浮选过程和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原料的性质主要包括:煤的表面性质;煤的粒度和密度组成;煤中杂质的表面性质等。 一、煤的表面性质 煤的表面性质,反映在浮选中就是其疏水和亲水的性能。这个性能要受到煤化程度、煤岩成分、氧化程度、矿物质浸染等因素的影响。 1、煤化程度 实验表明:随着煤化程度的增加,煤的天然可浮性增大;中等变质程度的煤有最好的可浮性;而后又降低。 这个结论可以从煤化过程中煤的高分子结构变化、接触角不同、精煤可燃体回收率不等、煤的物理性质有差异等四个方面来理解: ①低变质程度的煤,其高分子结构中,亲水的含氧极性官能团数量最高,碳含量较低,疏水的氢含量与中变质程度煤基本一致。因此,其疏水性最差。 ③高变质程度的煤,亲水的含氧极性官能团还继续下降,碳含量也增加,但疏水的氢含量显著降低,使碳氢比值增加,基本失去了侧链,缩合芳香核中多数是碳原子,这样的碳网格其疏水性要比碳氢化合物小。所以,天然可浮性有所降低。 (3)从精煤的可燃体回收率看(可浮性好的煤可燃体回收率高)。 浮选实验表明:不管加药与否,精煤可燃体回收率都是以中等变质程度的煤为最大;年轻和年老煤都减小。 (4)从煤的物理性质上分析: 中等变质程度的煤孔隙度最小;年轻和年老煤都具有比较发达的孔隙度。煤的孔隙度大,吸附的气、水、药剂都大。当煤在空气中存放时,由于孔隙多,氧化程度就大,即发达的孔隙度提高了氧化、水化程度;另外,孔隙多吸附的药剂就多,药剂用量就大。 煤的孔隙度无法控制,但可以避免煤在空气中暴露,或不在水中长时间浸泡。如采用直接浮选工艺可降低由于长期浸泡而破坏煤可浮性的程度。 (4)从煤的物理性质上分析(续): 加浮选药剂时先加非极性的烃类油,作较长时间的接触;再加入适量的极性药剂即起泡剂,作较短时间的接触。在这种情况下,非极性药剂充填、封闭了煤粒表面的空隙,从而减少了孔隙对其他药剂的无谓吸收。或先加入大分子药剂,再加入小分子药剂,以达到大分子药剂充填表面孔隙并提高表面疏水性的目的。 2. 煤岩成分 同一种煤的各种煤岩成分比例是不同的。不同煤种的同种煤岩成分其数量更不相同。实验表明:不同煤岩成分的可浮性及其浮选行为也是不同的。光亮型成分比暗淡型成分具有较好的可浮性。其可浮性的程度排列如下:镜煤亮煤暗煤丝炭。 二、煤的密度和粒度组成对浮选的影响 1、煤的密度.通常,煤泥的密度越小,灰分越低,可浮性越好。所以,我国传统上根据煤泥的小浮沉试验结果判断煤泥的可浮性和浮选效果。 密度增高对可浮性的影响不仅仅表现在颗粒质量偏大造成的结果;更主要是由于表面疏水性降低所致。密度增高有可能是:① 煤的基元灰分增加;② 煤岩成分不同;③ 煤~矿物连生体增加。 镜煤和亮煤的密度、灰分都比暗煤和丝炭的低,可浮性好。煤与矿物的连生体增多,煤粒的亲水表面增加,自然可浮性就变差。 注意:煤的密度级相同,但由于产地和煤种不同,也有可能基元灰分不同,可浮性也不同。 2、煤的粒度.煤泥浮选的粒度组成一般是0.5mm粒级。其中:0.3~0.5mm为粗粒;0.3~0.1mm为中粒;0.1mm为细粒。 (1)不同的粒度质量不同。一般粒度由大到小,灰分逐渐增加,就是我们常说的泥化现象。 (2)不同粒级的浮选行为不同: ① 中等颗粒有最好的可浮性和较高的浮选速度。煤的工业浮选最合适的粒度是0.3~0.074mm,这个粒级浮选的回收率和选择性都好。 ② 粗粒由于粒度和质量大,尽管与气泡接触的机率大,但浮选速度慢,而且一些0.5mm的过大粒,会重量过大气泡带不动往往损失在尾煤中,浮选上称之

文档评论(0)

asd5225136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