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4.3《群落的结构》课件.pptVIP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4.3《群落的结构》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提示:在合适的条件下,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均能正常生长繁殖。当它们被放在同一个容器中培养时,起初两种草履虫的数量较少,而食物(杆菌)数量较多,因此表现为两种草履虫的种群数量均增加。随着两种草履虫数量的增加,相互之间对食物的争夺表现为大草履虫处于劣势,双小核草履虫处于优势。随着双小核草履虫数量的增加,争夺食物的优势越来越大,最终大草履虫失去了食物来源而灭亡。 2.提示:90多年的调查研究表明,猞猁和雪兔种群数量之间存在相关性。例如,从1845年到1855年间,猞猁数量的增加导致雪兔减少;而雪兔的减少,又会造成猞猁减少,之后雪兔又大量增加。从多年的调查看,雪兔和猞猁相互制约,使它们的种群数量保持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3.提示:猞猁的存在不仅制约雪兔种群数量,使植物→雪兔→猞猁之间保持相对稳定,而且由于植物资源比较稳定,进而使得另一些以植物为生的动物数量及其食物链相对稳定,因而整个群落可以处在相对稳定状态。 4.提示:资料1中两个种群之间是通过食物间接地发生作用(竞争);资料2中两个种群是通过捕食与被捕食直接地发生作用(捕食)。资料1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一方处于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最终灭亡。资料2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两个种群数量相对稳定。 (一只大象为了草原中唯一的水源而驱走斑马群) 种间关系中的竞争 用坐标系表示两种生物的竞争关系: 生物A 生物B 个体数量 时间 种间关系中的竞争 种间关系中的捕食 用坐标图表示两种生物的捕食关系: 生物数量 时间 生物B 生物A 生物A捕食生物B 后增后减者为捕食者, 先增先减少者为被捕食者; B为被捕食者,A为捕食者。 种间关系中的捕食 种间关系中的共生——互利共生 互利共生:两物种相互有利的共居关系,彼此间有直接的营养物质的交流,相互依赖、相互储存、双方获利。 菌根、根瘤 地衣(真菌和藻类植物的共生体 ) 种间关系中的共生——互利共生 犀牛与犀鸟 传粉、传播种子动物与植物的互利共生 种植和饲养的互利共生:切叶蚁与真菌 时间 数量 用坐标图表示两种生物的互利共生关系: 菟丝子 海葵与寄居蟹 种间关系中的寄生 当寄居蟹长大要迁入另一个较大的新螺壳时,海葵也会主动地移到新壳上。这样海葵和寄居蟹双方都得到好处。由于寄居蟹喜好在海中四处游荡,使得原本不移动的海葵随着寄居蟹的走动,扩大了觅食的领域。对寄居蟹来说,一则可用海葵来伪装,二则由于海葵能分泌毒液,可杀死寄居蟹的天敌,因此保障了寄居蟹的安全。 B A B A 寄主 寄生者 用坐标图表示两种生物的寄生关系: 生物数量 时间 A寄主 B 寄生物 种间关系中的寄生 种内关系 种内互助:蜜蜂、蚂蚁等 指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或群体间的关系 种内斗争:同种生物之间由于争夺食物、空间、水分、养料等也会发生斗争。 如: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以及地被层; 群落的垂直结构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是植物与环境相互矛盾统一的反映。 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一)垂直结构 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决定了动物的分层现象 群落的空间结构 4 (一)群落的空间结构——垂直结构 (3)群落的垂直结构出现分层现象的意义是什么? (1)引起植物分层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光照强度 (2)引起动物分层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食物、栖息场所等 使生物群落在单位面积上能容纳更多的生物种类和数量,提高了群落利用环境资源(如阳光、空间、营养物质等)的能力。 问题探讨 栎林中鸟类在不同层次中的相对密度 种名 林冠层 高于11.6米 乔木层 5——11.6米 灌木层 1.3——5米 草本层 1——1.3米 地面 林鸽 茶腹 青山雀 长尾山雀 旋木雀 煤山雀 沼泽山雀 大山雀 载菊 乌鸫 红胸句鸟 鹪鹩 333 34 150 122 32 45 15 25 2 2 —— —— 3 34 264 183 75 108 111 74 10 7 —— —— 3 1 196 136 27 78 155 197 33 25 29 20 —— —— 24 18 17 20 81 103 14 89 32 140 —— —— 6 9 —— —— 7 2 —— 47 19 20 注:数字下划线表示某种鸟最喜好栖息的层次 (二)群落的空间结构——水平结构 是由植物个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不均匀造成的,从而形成了许多小群落。 根本原因是:地形、土壤湿度和盐碱度、光照强度、生物自身生长特点、人和动物的影响等 寄生, 、互利共生 群落概念 群落水平研 究的问题 种间关系 群落的结构 例如: 空间结构,种群位置,群落的范围与边界,群落演替 物种组成,种间关系 捕食、竞争 1.如右图所示,横坐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45550460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