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中护微生物-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pptVIP

4.中护微生物-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ppt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节 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 第四节 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 致病性或病原性:细菌能引起感染的能力。 致病菌或病原菌:能使宿主致病的细菌。 非致病菌或非病原菌:不能造成宿主感染细菌。 条件致病菌或机会致病菌:在正常情况下并不致病,但当在某些条件改变的特殊情况下可以致病的细菌。 致病菌入侵后,在建立感染的同时,能激发宿主免疫系统产生一系列免疫应答与之对抗。 一、细菌的致病因素 细菌的毒力物质 细菌侵入的数量 细菌侵入的部位 一、细菌的致病因素 (一)细菌的毒力 毒力:病原菌的致病能力强弱程度。 毒力的构成: 1.侵袭力 2.毒素 1.侵袭力 侵袭力:是指病原菌突破机体的防御功能,侵入机体在体内一定部位定居、繁殖及扩散的能力。 构成侵袭力的物质基础有: (1)菌体表面结构:荚膜和微荚膜、菌毛和粘附素 (2)侵袭性酶类:多种 (1)菌体表面结构 1)荚膜和微荚膜 具有抵抗吞噬及体液中杀菌物质的作用。 肺炎球菌、A族和C族乙型链球菌、炭疽杆菌、鼠疫杆菌、肺炎杆菌及流行性感冒杆菌的荚膜是很重要的毒力因素。 (1)菌体表面结构 2)菌毛和粘附素 菌毛:如革兰氏阴性菌的菌毛 粘附素:是具有粘附作用的细菌结构或组分,是位于细菌细胞表面与侵袭力有关的特殊蛋白质,它促使细菌粘附于宿主组织细胞上。 (2)侵袭性酶类 侵袭性酶:是某些病原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胞外酶,本身无毒性,但在细菌感染的过程中协助病原菌抗吞噬或扩散。 常见的有:    1)血浆凝固酶   2)链激酶 3)透明质酶酶 4)胶原酶 5)神经氨酸酶 6)脱氧核糖核酸酶   2.毒素 细菌毒素按其来源、性质和作用的不同可两大类: (1)外毒素:有些细菌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并从菌体扩散到环境中的细菌毒素。 (2)内毒素:内毒素存在于菌体内,是菌体的结构成份。细菌在生活状态时不释放出来,只有当菌体自溶或用人工方法使细菌裂解后才释放,故称内毒素。大多数革兰氏阴性都有内毒素。 细菌的外毒素与内毒素的主要区别(P18) 外毒素 抗毒素 类毒素 外毒素 外毒素的组成与结构: A亚单位+B亚单位 A亚单位:毒素的活性部分即毒性中心、 B亚单位:与宿主细胞特殊受体结合的部位 外毒素的分类: 神经毒素 细胞毒素 肠毒素 (二)细菌的侵入数量 病原菌毒力极强,极少量的侵入即可引起机体发病。 大多数病原菌需要一定的数量才能引起感染,少量侵入易被机体防御机能所清除。    (三)细菌侵入的门户 即病原菌的侵入部位。 多数病原菌只有经过特定的门户侵入,并在特定部位定居繁殖,才能造成感染。 有些病原菌可有多种侵入门户引起感染。 二、感染的发生与发展 (一)感染的概念 (二)感染的来源与传播方式 (三)感染的类型 (一)感染的概念 细菌的感染或传染:在一定条件下,病原菌突破机体防御功能,侵入机体,进行生长繁殖、释放毒性物质等与机体相互作用而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过程,称为细菌的感染或传染。 (二)感染的来源与传播方式 2.传播方式 (1)呼吸道感染 (2)消化道感染 (3)皮肤粘膜创伤感染 (4)接触感染 (5)节肢动物媒介感染 病原菌 机体 外界环境 (三)感染的类型 1.隐性感染 2.显性感染 3.带菌状态 1.隐性感染 概念:当机体有较强的免疫力,或入侵的病原菌数量不多,毒力较弱时,感染后对人体损害较轻,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称隐性感染。 意义:通过隐性感染,机体仍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在防止同种病原菌感染上有重要意义。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大多由隐性感染而获得免疫力。 2.显性感染 概念:当机体免疫力较弱,或入侵的病原菌毒力较强,数量较多时,则病原微生物可在机体内生长繁殖,产生毒性物质,经过一定时间相互作用(潜伏期),如果病原微生物暂时取得了优势地位,而机体又不能维护其内部环境的的相对稳定性时,机体组织细胞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称为显性感染,即一般所谓传染病。 显性感染 分期:显性感染的过程可分为潜伏期、发病期及恢复期。 分类: 显性感染临床上按病情缓急分为: 急性感染和慢性感染。 按感染的部位分为: 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mwk36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