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种树郭橐驼传》的学案
《种树郭橐驼传》的学案
【学习目标】
1.重点掌握“业、如、性、理、尔、病”等词语。
2.理解文章的深刻寓意。
3.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
1.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县)人,世称“柳河东”。二十一岁登进士第,三十一岁官拜监察御史,仕途较顺。顺宗即位后,王叔文集团执政,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集团,被任命为礼部员外郎,与王叔文、刘禹锡等一道积极从事政治革新运动。后来革新失败,他被贬为永州司马,十年后又改调柳州任刺史,四年后在柳州含恨离世,年仅四十七岁。柳宗元是中唐时期杰出的文学家和哲学家。曾与韩愈一起倡导了古文运动,散文成就较高,著名作品有《捕蛇者说》《永州八记》等,“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创作成就也较高,有《柳河东集》。
2.写作背景
3、内容结构梳理
柳宗元的这篇文章,通过对种树者郭橐驼善种树又善管树的“养树术”的记叙,说明了“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是“养树”的法则,由此推论出“养人”也必须“顺性”,不能“好烦其令”的道理,反映了作者建立安定社会秩序,使百姓能各务其业而不受烦扰的改革愿望。
第一段:通过描述郭橐驼的外貌和语言,表现出其豁达的性格,使得读者愿意了解关于他的更多的信息,为下文做了很好的铺垫。 第二段: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表现郭橐驼种树技艺的高超,引出下文对其种树真谛的询问。 第三段:用正反对比的手法突出郭橐驼种树的根源——顺木之天而致其性。“他植者”的做法又引起了下文对官理的看法。 第四段:由种树说到为官之理,强调作为政府官员,应该“繁其生而安其性”。 第五段:由问者的赞许引出作者的写作目的。 给下列词语中红色字注音 郭橐驼( ) 为观游( ) 名我固当( ) 窥伺效慕( ) 早实以蕃( ) 木寿且孳( ) 其莳若子( ) 好烦其令( ) 勖尔植( ) 缫而绪( ) 遂而鸡豚( ) 辍飧饔( )一词多义
(1)业:(2)如:驼业种树莫能如 术业有专攻 沛公起如厕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日初出大如车盖 以共济世业 洛阳亲友如相问 若业为吾所有 公屡促之,必如约 (3)性:(4)理: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凡植木之性 以当户理红妆性行淑均上下肃然,称为政理(5)尔(6)病:官命促尔耕 故病且怠若是 君尔妾亦然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无他,但手熟尔 不如周公,吾之病也 非死则徙尔 2.词类活用
(1)名我固当。(2)驼业种树 (3)且硕茂早实以蕃 (4)非有能硕茂之也 (5)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6)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7)鸣鼓而聚之
3.通假字
(1)既然已 (2)字而幼孩
“种树”和“治民” 相通之处?
养树术是“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养人术应是“顺民之性以养其民”。
总结:
本文主旨是讲顺民之性以养民治道,但文章却不是进行理论上的辨证,而是巧妙地通过给郭橐驼立传,通过驼介绍养树的经验,再把养树之道“移之官理”,巧妙地把“养树”与“养民”联系起来,形象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理想。
四、体会文章的写法
对比与映照的写法的采用,使文章说理更透辟,更具有说服力。文章先从养树的善与不善论起,由郭橐驼种树与他植者种树的对比,形象地阐明了种树之道在于顺天致性。郭橐驼种树“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真正做到了“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故而收到了良好的种树效果;他植者或过于粗疏,缺乏“其莳也若子”的精神,或过于殷勤,缺乏“其置也若弃”的精神,以致背天离性,使树木遭到破坏。郭橐驼种树,顺天致性;他植者种树,背天离性。二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文章主旨,正在对比中突现了出来。为了把“养树”之理引申到吏治上去。文章大胆地采用了“养树”与“养人”相映照的手法。文章以对话的方式,排偶的句式,铺陈的手法,把他植者管树之不善刻画的十分具体生动,其目的,正在于映照吏治之不善。不善“养人”者,“好烦其令”,对百姓旦暮来呼,动辄“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若甚怜焉,而卒以祸”。这便与不善“养树”者对树木“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至“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遥相映照,从而进一步阐明了“养树”与“养人”顺天以致其性的必要性。而不善养树者使“木之性日以离”,不善“养人”者使民“病且怠”,则以映照的写法,突出了不能顺天以致其性的严重危害。
本篇文章借传立说,寓意深刻,涉笔成趣,令人回味无穷。对比映照的手法使文章主旨突出,结构浑然天成。语言的生动形象,比喻的贴切自然,丝丝入扣,更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