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中国书籍简史 (一).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讲 中国书籍简史 (一)

第二讲 中国书籍简史 第一节 文献的载体 载体:承载文献的物体。 一、甲骨——现存最早的文献载体 清末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商都城遗址所在地,发现大量刻字甲骨。 甲骨文之父——王懿荣 刘鹗(字铁云)《铁云藏龟》,第一次将甲骨卜辞公布于世。 1904年,孙诒让做《契文举例》两卷,成为研究甲骨文的第一人。 甲骨文:指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载体: 龟甲:龟腹甲、龟背甲。 兽骨:牛胛骨为主。 甲骨文又称龟甲文、契文、殷墟书契、贞卜文字、甲骨卜 辞、殷墟卜辞等。 书写方法: 1)用刀契刻 2)用毛笔书写 书写内容: 1)占卜之辞 2)记事刻辞 这是商代刻辞甲骨,上共五十六字,主要内容是卜问外出打猎能否捕到猎物。 制作步骤 1、修治(锯、削、磨、刮) 2、钻孔 3、烧灼(裂纹之状称兆) 4、刻辞 卜辞组成 1、兆辞 2、署辞 3、前辞 4、贞辞 5、占辞 6、验辞 二、金 金文(钟鼎文) 主要指青铜器上的铭文,也有少量其他金属,如铁器、金银器。 其时代主要是商周秦汉,以周代最多。 青铜器主要是铜和锡的合金。 青铜器的种类 礼器:统称尊彝,或彝器。鼎、鬲、尊、觥、豆、匜等。主要用于宗庙祭祀及随葬,其次为诸侯旅行奠告之用,再其次为媵器。 乐器:钟、鼓、錞、铙等。礼器、乐器即用于祭祀,亦用于宴飨,又用于随葬。乐器还用于征战。 兵器:主要有戈、矛、戟、剑、钺、刀、镞、弩机、胄等。 农器:有犁铧、锄、镰、铲、钁等。 度量衡:度如尺;量为容器,量容积;衡为天平。 钱币:布、刀、圆币。 符玺:符,诏符,发兵用,分为两半。玺,印章,古代用以封检取信。 日用器:常见的有铜镜、灯。 西周“墙”铜盘,铭文284字,记载了西周时期各先王的业绩和家族历史。 春秋“栾书缶”。栾书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大臣,此缶是他祭祀祖先时所用的酒器。 栾书缶上的铭文 三、石 石刻文字极为丰富,主要分碣、摩崖、碑。 (一)碣 《说文》:“碣,特立之石。” 李贤曰:“方者谓之碑,员者谓之碣。”(《后汉书·窦宪传》注) 碣就是高石柱子,上小下大,形在方圆之间,如 秦始皇琅琊台刻石。 现存较早的是石鼓文,虽然较低,但仍是石柱,属于碣,共十鼓,各刻四言诗一首,咏秦国君游猎事,故又称“猎碣”,字体为大篆,属于秦统一之前的刻石,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馆,这是我国现存较早的刻石。 石鼓文 (二)摩崖 刻于崖壁,天然之石。 唐代《纪太山铭》,在泰山东岳庙后石崖,开元十四年(726)玄宗撰文,亲以隶书书之,汉以来石刻之雄壮未有及此者。 泰山石经峪《金刚经》,属于大摩崖刻石,富盛名,书法隶楷兼半。 (三)碑 西汉开始有碑刻文字,但极少。东汉勃兴,现说的汉碑,一般指东汉碑。 最高的碑是明永乐皇帝为洪武皇帝凿刻的纪功碑,碑身49.4米,全长近90米。 碑的正面叫阳,背面叫阴,左右叫侧,首叫额,座叫趺。 墓志铭:产生于东汉,盛行于南北朝。 儒家经典刻石:汉熹平石经、魏三体石经、唐开成石经等。 佛经刻石:最著名的是房山石经。 汉 · 袁 安 碑 四、竹木 竹简:长而窄的竹片。 木简:长而窄的木片。 木牍:较宽的木板,称方版也叫牍。 汗 青 杀 青 尺 牍 检 封 业 刀笔吏 韦编三绝 简牍使用的时间从殷商到东晋,前后延续约1600年的时间。其中主要是战国到汉魏晋时期。 五、帛 帛:古时对丝织品的总称。 在我国有记载的历史上,竹帛是同时并用的。 《墨子·明鬼》云“书之竹帛” 《韩非子·安危》云“先王寄理于竹帛” 1973年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大批帛书,其中图书

文档评论(0)

qwd513620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