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师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PPT
教师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 一、从相关研究看教师的心理健康 ——广州市天河区在最近举行的一次心理保健讲座上,用心理健康测试量表(SCL-90)对在场教师进行测试,结果显示:近半数教师的心理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调查还显示,31.51%的教师有轻度心理障碍,12.37%的教师有中度心理障碍,21%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69%的教师感到压力大,嫉妒情绪、焦虑情绪的出现也比较高。调查发现,教师的心理问题症状主要表现为抑郁、精神不振、焦虑、过分担心、有说不出原因的不安感、无法入睡等。——杭州市教科所去年上半年对市区30所学校的近2000名教师进行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明,有1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76%的教师感到职业压力很大。其中男教师的压力大于女教师,毕业班的教师和班主任压力大于非毕业班和非班主任教师。——北京市对500余名中小学教师的调查更显示,近60%的教师觉得在工作中烦恼多于欢乐,70%的教师有时忍不住要生气发火。教师中较普遍地存在着烦躁、忧郁等不良情绪。 二、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及问题表现 4.抗焦虑程度高。能忍受困难与挫折的考验。 5.良好的教育人际关系。能正确处理学生、家长、同事与领导的关系。 6.能适应与改造教育环境。善于接受新事物、新理念,不断适应改革与发展的教育环境。 二、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及问题表现 2)人际交往方面 如,有些教师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沉溺于倾诉自己的不满,没有耐心听取他人劝告和建议,拒绝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 有的教师则表现出攻击性行为,如冲家人发脾气、体罚学生等。 二、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及问题表现 3)职业方面 职业倦怠(略) 职业行为异常(怨职型等、打骂体罚学生) 三、教师心理健康成因分析 3)职业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心理负荷的超常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教师常常扮演的是为人师表的角色,这种职业的神圣感在客观上迫使教师不得不掩盖自己的喜怒哀乐,同时,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而教师本来也是一种普通的人,而不是纯粹的机器,我们或许有理由要求他们有超常的业务与道德素质,但不可能要求他们没有常人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没有则必然影响心理的生理节律。 多重角色冲突 三、教师心理健康成因分析 4)教师专业化要求的提高 观念、教学方法和手段 随着社会的进步,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多样化了,教师的权威性受到挑战,传统的教师角色也受到了挑战,这使教师在面对学生时,总是感受到压力。 三、教师心理健康成因分析 2、教师自身心理素质 不能客观认识自我和现实,目标不切实际,理想和现实差距太大的教师或有过于强烈的自我实现和自尊需要的教师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在个人生活出现变化,诸如结婚、升迁和亲人死亡、离婚等事情发生时,心理问题更容易发生。 四、教师的职业倦怠 Maslach(1)情绪衰竭,是个体对压力的评估,表现为个体情绪和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丧失; (2)非人性化,涉及个体对他人的评估,表现为个体以消极否定、麻木不仁的态度对待服务对象; (3)低个人成就感,这涉及个体对自我的评估,表现为个体对自己工作的意义与价值的评价降低。 四、教师的职业倦怠 影响因素 (1)职业倦怠与工作高压力有关 (2)职业倦怠和自我效能的相关 (3)师生关系、学生的低成就等和职业倦怠 四、教师的职业倦怠 相关指标分析 (1)就性别而言,我国教师在职业倦怠上的性别差异体现在个人成就感上,女教师的成就显著高于男教师。(薪酬、天性) (2)就学历而言,处于两个极端群体表现独特,中专学历教师与其他学历教师相比,在情绪衰竭感上的得分明显偏低,非人性化倾向最弱,而在成就感上的得分高于专科和本科学历教师。(职业期望) (3)就教龄而言,小学教师中,教龄在5-10年的男教师非人性化程度最高;教龄为5-10年的女教师情绪衰竭程度最高。 (4)就学部而言,小学教师的个人成就感明显高于初中和高中教师,而非人性化程度明显比初中和高中教师低,高中教师比小学和初中教师体验到更显著的情绪衰竭。 五、教师的心理调适:共同的责任 1、通过制定各种政策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改善教师的福利待遇,提倡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配合教师做好教育工作,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减少并杜绝教师的消极心理。 五、教师的心理调适:共同的责任 2、教师心理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往往是学校情境和教学活动,社会层面的支持只是为促进教师心理健康提供了必要的前提,要切实有效地帮助教师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还必须从学校和个人层面入手。改善教师工作环境,如降低学生和教师数的比例,缩短工作时间,给教师更多的工作灵活度和自主权,提供更多训练提高机会等。 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售后服务体系、流程及售后保障措施.docx VIP
- 北师版初中心理健康七年级全一册第一课翻开新的一页开启新学期课.pptx VIP
- 注塑生产排程月计划(ASDJS)自动排程.xls VIP
- QCT484-1999 汽车油漆涂层.pdf VIP
- 《影视后期合成》教案全套项目1--11 初识After Effects--渲染输出.docx VIP
- SAP物料分类账操作详解(S4系统).doc VIP
-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用五入法试商的除法》PPT课件.pptx VIP
- 云南硅pu篮球场施工方案.docx VIP
- 学生牛奶糕点配送项目供货保障措施方案.docx VIP
- 课件中国现代文学史下.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