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高考语文总复习精品课件:文言文阅读共61张精美ppt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第一章 (二)推断常见实词词义的技巧 一个实词可能有多种义项和用法,但在特定的上下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只有一种,因此,必须掌握一些根据上下文来推断词义的方法。 1.语境推断法 根据该词在文中的特定环境来推断词语的意思。如“元嘉草草,封狼居胥”(《京口北固亭怀古》),“狼居胥”是山名,汉朝霍去病追击匈奴于此,那“封”应是“封山”之意,以表达纪念胜利之情。但结合上下文,“封”可以理解为“筑坛祭天”纪念胜利。阅读时,有时调用了多种推断方法,还是吃不准,这时可以紧密联系上下文,大胆地“猜”,这种有根有据的“猜”,算是感觉推断吧。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第一章 2.字形推断法 根据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通过对字形结构的分析来推断词义。如“适莽苍者,三餐而反”(《逍遥游》),“适”字的形旁是“辶”,它与“走”“到”“往”有关,联系上下文,尤其是下文的“百里者”“千里者”,可推断为“到……去”;又如“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贷,好美姬”(《鸿门宴》),“姬”的形旁是“女”,它与“女人”有关,再根据上下文可推知“美姬”就是“美女”。 3.通假推断法 根据通假字的规律,去看是不是假借字或通用字,从而推断本字的含义。如“旦日不可不蚤来见项王”(《鸿门宴》),如把“蚤”理解为“跳蚤”,将其本义代入文中,就无法理解。结合句意思考,这里是读音相同的通假字,应是“早”字。 4.成语联想法 即依据成语中某些实词的含义来推断文中的词义。如“盈虚者无彼,而卒莫消长也”(《赤壁赋》),“盈”字的意思可根据成语“热泪盈眶”“恶贯满盈”中的“盈”的意思“满”推出。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第一章 5.代入推断法 把词义代入原文中去理解,通过比较考查,从而作出正确判断,特别是遇到考查古今词义异同的试题,如把某个词语在现代汉语中的含义拿到文言句子中去理解也讲得通,并与前后文相符,这就说明古今词义相同,否则就不同。 6.温故知新法 根据自己已学的相关词语的含义及用法,相互比照,辨其异同,然后确定其在文中的意思。如“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我们可以回顾“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中“交通”一词的含义,即“交错通连”。 7.结构推断法 (1)词法结构推断法。即根据某个词语在句中的语法功能来推断它的词性,进而推断它的含义。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句中“王”后有代词“之”,活用为使动性动词。“王”,即“让(他)做王”。“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劝学》),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第一章 名词“水”前带副词“非”和能愿动词“能”,用作动词,“游水”之意。断它的含义。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句中“王”后有代词“之”,活用为使动性动词。“王”,即“让(他)做王”。“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劝学》),名词“水”前带副词“非”和能愿动词“能”,用作动词,“游水”之意。 (2)句法结构推断法。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互文句的并列结构多,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对,这样我们就可以由已知的词性、词义推知未知的词性、词义。如“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过秦论》),这是个“正对”对偶句,根据对偶句特点可知,处于同一位置的“固”与“地”词性(名词)相同,意思也接近,据此推知,“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作“坚固的地方”讲。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第一章 二、文言实词的相关知识 (一)通假字 1.同音通假。例如:蒲苇纫(纫,通“韧”)如丝(《孔雀东南飞》) 2.双声通假。例如: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通“纳”)(《鸿门宴》) 3.叠韵通假。例如:举酒属(属,通“嘱”)客(《赤壁赋》) 4.形近通假。例如:说(说,通“悦”)怿女美(《静女》) (二)一词多义 1.由本义发展,产生引申义、比喻义等。“负”,本义为背载物、载,引申为承受、承担,支撑;再引申为抱有、享有,又引申为依仗、凭借,进而引申为辜负、对不起等。例如:则其负(载)大舟也无力(《逍遥游》)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第一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考]第4课 宋明理学[文].ppt
- [高考]曲线题的类型和解题1.ppt
- [高考]第4课时 专题:动能定理的应用5.ppt
- [高考]第7章---第2节.ppt
- [高考]第一章第1节物质的组成、分类和变化.ppt
- [高考]第8讲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和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ppt
- [高考]第一节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简介.ppt
- [高考]第七单元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ppt
- [高考]第一阶段填报志愿的高校招生计划.pdf
- [高考]第三章电离平衡.ppt
- 第27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pptx
- 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pptx
- 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7).pptx
- 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pptx
- 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pptx
- 从浪浪山走进高中历史+导言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pptx
- 1.3太平天国运动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4).pptx
- 2.5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pptx
- 第25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2).pptx
- 第13课+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