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考理化生]电流定律、电功率教材分析
L1 L2 L3 方法一:电流流向法 方法二:断路法 L1 L2 L3 L1 L2 L3 方法三:减少节点法 L1 L2 L3 ① ② ① ② ① ② 综合计算题解题方法: 方法一:以总电压、分电阻做未知数,把已知条件展开建立等式。数学计算一般采用做比值,去电压,找电阻关系。(方法建立的基础是:总电压、分电阻是电路计算最重要的条件)(常见综合计算问题都可以用此方法解题,不妥之处在于数学运算过于繁琐) 典型例题11.将电灯L与电阻R串联后接到电压是10伏的电源上灯泡正常发光,在电阻R上消耗的功率是2瓦,灯的电阻RL=12欧,且RL﹥R。求:电灯L的额定电压? 解题方法: RL=12Ω R PR=2W U=10V 方法二:若简化的电路都是串联或单联,则可先求不同电路中的电流之比,然后由电流之比再找电阻之比。 典型例题11.如图电路,滑动变阻器RW的滑片P在某一位置时,电压表的示数为10V,RW消耗功率为1W;滑片P在另一位置时,电压表的示数为4V,RW消耗功率为0.8W。求:电源电压和定值电阻R的阻值? S Rw P R V R1 R P1=1W U UR=10V I R2 R=? P2=0.8W U=? UR=4V I 解题方法: 方法三:根据电源电压不变列等式。 R1 R P1=1W U UR=10V I R2 R=? P2=0.8W U=? UR=4V I 解题方法: 解得:R=60Ω,U=16V 方法四: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电流关系列等式。 典型例题12.一个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1.8W,额定电压小于8V,当它与一个30Ω的电阻并联后接入电路时,干路电流是0.5A,且灯泡正常发光。求小灯泡的额定电压和它的电阻值。 RL=? R=30Ω PL=1.8W U=? I=0.5A 解题方法: 解得:U=6V或9V(舍去) RL=20Ω 方法五:若简化的电路一个是串联,另一个是并联或单联,则可现求某一电阻在不同电路中的电压之比,然后再找电阻之比。 典型例题13.两个定值电阻以某种形式连接在电源上,R1消耗的电功率为12W;以另一种形式连接在原来的电源上,R1消耗的功率为108W,此时电路中的总电流为9A。求:R1和R2。 R1 R2 P1=12W U U I=9A R1=? R2=? P1=108W 解题方法: 因为P1=12W P1=108W,所以第一次为串联,第二次为并联。 电流定律、电功率教材分析 一.重点知识结构网络: 电流定律 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及结论 欧姆定律的内容、表达式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电流关系 电压关系 电阻关系 电流或电压的分配关系 伏安法测电阻 运用欧姆定律解决有关问题 额定电压、额定功率与实际电压、实际功率的关系 电功率 电功和电能 电功的定义、公式、单位 电功和电能的关系 电能表 电功率 电功率的定义、公式、单位 串、并联电路的功率关系及功率分配关系 伏安法测电功率 焦耳定律及电热的利用和防止 家庭电路 家庭电路的组成、各部分的作用及连接方法 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 安全用电 2010年《中考说明》中关于电学共有7个要求“理解”的知识点: 1、运用欧姆定律解决有关问题 2、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 3、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 4、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电阻关系 5、运用电功的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6、运用电功率的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7、运用焦耳定律解决有关问题 二.重点章节教学处理个人建议: 1.探究电流和电压、电阻的关系 (1)在讲授“探究电流和电压、电阻的关系”这一节内容中,教师一定要重点讲清楚滑动变阻器在两次实验中的作用。即:在研究电流跟电压关系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除了保护电路外,另一作用是改变被研究电阻两端电压;在研究电流跟电阻关系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除了保护电路外,另一作用是保持被研究电阻两端电压不变。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实验中的控制变量的思想及如何控制变量。 (2)关于实验数据处理 例如实验中我们得到这样两组数据: 实验次数 R/Ω U/V I/A 1 10 1 0.1 2 10 2 0.2 3 10 3 0.3 表一: 实验次数 U/V R/Ω I/A 1 4 5 0.8 2 4 10 0.4 3 4 20 0.2 表二: 通常的教学方法是根据表一得出电流跟电压的关系,根据表二得出电流跟电阻的关系,然后在此基础上总结概括为欧姆定律。这种讲授方法总觉得有一点牵强,仍然是强迫学生接受知识。 我个人认为如果进一步将两个表格合而为一,做如下处理,再进行观察比较I与U/R的大小关系,学生很容易得出I=U/R,然后在基础上得到“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我想这样学生接受起来将更容易些。(这种处理问题的方法类似于欧姆研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