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最新整理]CAD技术基础2013.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8年最新整理]CAD技术基础2013

CAD/CAM技术引论徐雷1 March 2013CONTACT WAYS徐 雷1306005058785400489 (O)E-MAIL:xulei216@Topics主要内容 上课方式课程要求参考书目授课专题现代产品建模与分析智能CAD技术现代产品快速开发技术CAD集成与网络协同设计技术学术报告会复杂产品三维建模数字化制造技术产品数字化分析、优化与仿真技术智能设计理论与技术KBEJ技术智能CAD系统开发产品创新设计方法虚拟产品设计与制造快速原型与反求工程虚拟现实技术产品数据管理技术产品数据交换技术产品协同设计理论数字化企业构建科研项目案例演示上机做一个复杂产品建模及分析学生文献查阅实践学生分组项目训练国外相关最新案例实践环节科学报告学术会课堂小型讨论“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课程体系参考书目机械CAD/CAM技术基础。殷国富。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年。Principles of computer-aided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第2版),Farid Amirouche.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James A.Regh Henry W.Kraebber.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技术。殷国富。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第5版), serope kalpakjian.主要内容CAD/CAM发展历程与制造业信息化产品开发与CAD/CAM技术CAD/CAM的单元技术与集成CAD/CAM系统工作过程产品数据交换发展概况与趋势市场竞争的演变时 期制造业竞争的焦点相应的技术、管理对策与特点早 期降低产品成本流水线、标准化20世纪50-70年代提高企业整体效率及产品质量统计质量工艺控制SPC(Statistic Process Control)、数控(NC)技术和CAD,CAM……20世纪80-90年代初全面满足用户在交货期(Time to Market)、质量(Quality)、价格(Cost)、与服务(Service)等方面的要求,称为TQCSJIT(Just in Time),CAD/CAM,MRPⅡ,CIMS……特点:信息集成20世纪90年代在TQCS与可持续发展条件下快速开发质量、性价比好的新产品CAD/CAPP/CAM/PDM、并行工程CE(Concurrent Engineering)、敏捷制造AM(Agile Manufacturing)特点:过程集成21世纪以知识为基础的新产品现代集成制造系统(Contemporary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虚拟制造(Virtual Manufacturing)特点:企业集成,制造业信息化产品复杂性不断增加生命周期不断缩短设计风险和各种不确定因素增加产品设计更多考虑环境和设计需求CAD/CAM技术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准备和酝酿阶段20世纪60年代:初步应用阶段20世纪70年代:CAD/CAM技术广泛使用20世纪80年代: CAD/CAM技术发展迅速20世纪90年代:微机化、标准化、集成化发展20世纪50年代:准备和酝酿阶段关键问题:解决计算机中的图形显示、编辑和输出问题MIT的WhirlwindI图形显示器,calcomp的滚筒绘图仪等CAM:数字控制进行机械加工的思想John T. Parsons提出用脉冲信号控制坐标镗床Parsons+MIT: APT, 三坐标铣床的改造定义零件形状指定刀具的切削加工路径,生成程序利用介质传送到机床编译,控制相对运动,完成加工20世纪50年代:准备和酝酿阶段第一代数控系统:三坐标铣床的改造:脉冲乘法器+直线插补+连续控制缺点:电子管元件和继电器,体积大、功耗高、价格昂贵、可靠性低1953年, MIT推出APTI,在电子计算机上实现自动编程1958年,我国第一台三坐标数控铣床研制成功(清华大学+北京第一机床厂)1958年, Keany Trecker研制出加工中心。1959年, 数控机床中采用晶体管和印刷电路板20世纪60年代:初步应用阶段CAD: 交互设计的思想1962年,Ivan.E.Sutherland 的SketchPad-一个人机通信的图形系统(交互设计、功能键操作、分层存储)。60年代中期,MIT , GM, BELL- GRAPHICI, LOCKHEED- CADDAM(1965年),商品化软硬件20世纪60年代:初步应用阶段CAM: APT技术研究:1962年,APTIIICAPP: 挪威的AUTOPROS我国的数控技术:电子元件质量差、元器件不配套和制造工艺不成熟19

文档评论(0)

liwenhua0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