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唱响艰苦创业的“春风”之歌
唱响艰苦创业的“春风”之歌
筠连县腾达镇党委副书记 石 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我叫石均,在腾达镇党委工作。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有幸见证了春风村由贫穷走向富裕的巨大变化,充分感受到了春风人在艰苦的生存条件下,“科学实干、顽强苦干、创新巧干、共同致富”的创业激情和精神风貌。
2001年,镇党委、政府决定由我担任春风村驻村指导员。接到任务后,我踌躇满志,准备与村里的干部群众一起好好干一番事业。可就在“新官”上任的第一天,春风村恶劣的条件让我在心里面打起了“退堂鼓”。春风村四面是山,没有一条通车的公路,我沿着崎岖的山道走了近一个小时才来到村里面。看着满山的乱石,缺水的环境,破朽的农舍,还有农家院坝里堆着的因交通不便没卖出去的火葱、海椒,面对村里近三分之一的农户还比较贫困的现实,“这样的穷山沟怎么谈发展?”自己的情绪一下跌入了低谷。
然而,在随后的几天里,在和当地干部群众的深入接触中,春风人那种乐观向上、不信天命、吃苦耐劳的精神状态让我看到了春风村发展的希望。村民们对我说:“我们穷怕了,也穷够了,只要能富裕,镇上、村上叫我们怎样干,我们就怎样干,无论如何,我们春风人也要干出一个样子来!”
春风人正是用朴实无华的“干”字谱写了一曲艰苦创业、自立自强的时代之歌。
“强村背后有能人”。面对春风村群众的热切期待,镇党委把培养“领头雁”作为加快春风村发展的关键环节,在2004年换届选举中,调整了村级班子,通过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举办培训班、组织外出参观考察学习等形式,培养了以王家元为代表的一批有文化、懂管理、善创新,能带头的村干部。
要致富,先修路。2004年,村支两委带领村民们拉开了公路建设的攻坚战。没有专项资金,村主任王家元就拿出自己的积蓄购置物资,还从自己的采石场运来石料修路。全村群众自愿投资投劳,人平集资200元,每户每天出工一人。村民赵雨龙年过六旬,每天总是第一个来到工地,最后一个离开,大家都称他为“修路模范”;许多村民中午都不回家,饿了,就拿出早上出门时带的烤红薯充饥;渴了,就趴在溪沟边喝两口山泉。经过3个多月的奋战,在陡峭的岩石上凿出了一条可以通车的毛路,出山难、运输难的问题得到了解决。此后,村支两委及时总结修建公路的经验,自发组织群众投工投劳新建人畜饮水池11口共1100立方米,铺设管道11800米,全村90%的农户吃上了安全卫生的自来水。
春风村三分之一的土地,都被石漠化了。在这样艰苦的生存环境下,咋个让群众的腰包鼓起来?历届村班子一直在寻找产业致富的路子。在尝试发展海椒、火葱等多种产业失败后,村支两委形成了统一认识,即产业发展要对路,必须讲究科学;选对项目,要因地制宜。于是,他们召开“诸葛亮会”,广泛征求村民意见;请县上的专家,对村里的土地进行论证,对市场进行分析,最终选择了发展李子产业为脱贫致富的突破口。春风组组长詹本均、党员刘远恒首先在自己的承包地里带头栽种李子树,在村支两委的引导和党员的示范带动下,群众到山上找土、挑土、背土,在石缝中将李子树发展到1000多亩。村支两委又引导果农建立了李子协会,发挥协会连接市场的桥梁作用;注册了商标,品牌效益使李子一下增值许多,从原来不足1元钱1斤涨到每斤4元,李子产业产值从2004年的10多万元增长到150多万元,李子种植户人均收入达9000元,李子树真正成了村民的“摇钱树”!
“山门”打开了,“支柱”立起来了,勤劳质朴的春风人同样不缺乏敏锐的机遇意识。他们瞄准生态农业观光休闲旅游迅速升温的趋势,不失时机地把邻近县城的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以“春风李”为媒,办“李花节” “品果节”,大力发展“农家乐”生态旅游观光农业,每年接待游客两三万人,18家农家乐户均年收入3万元。2008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500元,是4年前的三倍,并超出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5%;实现了“组组通水泥路,户户通便民路,家家用沼气,户户通电话”。此时的春风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新农村示范村、富裕村;从前的穷山沟,变成了金窝窝!
春风村有春风、中沙、龙塘三个组,春风组的土壤条件适合发展李子产业,又邻近公路,发展相对较快,但是中沙、龙塘两组的土壤条件却不适合李子产业的发展。春风组发展了,怎样让中沙、龙塘的群众也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经过广泛论证,这两个组以黄沙壤为主,适宜发展茶叶和花卉。2006年,春风村成功引进筠连县佛来仙居园林有限公司,开发了种养殖业,建成优质无公害良繁茶园1000亩,今年开始投产;发展花卉苗圃基地680亩,各种花卉苗木10余万株,并在林下发展乌骨鸡产业,形成多个产业联动发展的良好格局。
驻春风村工作的这八年,是我工作经历乃至人生经历中弥足珍贵的八年,无论是彰显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的科学实干和艰苦环境中不认命的顽强苦干,还是闪耀着现代文明之光的创新巧干和浸润着和谐理念的共同致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