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二语文]杨克彬教案
第一课《新闻两则》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新闻消息的特点,掌握其六要素和结构的五部分。
2、根据新闻的特征理清文本的内容和结构,品味、学习语言的真实准确。
过程与方法:教师诱导,学生自主、合作、积极探究。
情感与价值观:感受中国解放军的英勇无敌,明白胜利来之不易,学会珍爱幸福。
重、难点:
重点:新闻的一般特点、文本的语言风格。
难点:革命的传统教育、分析语言的准确及文本行文的有序条理。
教学方法:探究法
教学准备:查资料等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本课堂目标
1、学习课文第一则新闻。
2、重点教学新闻的六要素和结构的五部分。
教学过程:
一、
二、众说纷纭话作者(不求学生全知,但求人人知一点,而后教师明确作者常识,具体内容略)
三、一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本内容
1、自主诵读,圈点勾划要点、疑点及精典语句。
2、合作完成字词积累,由学生提问学生解,教师适当归纳。
3、复述故事,探究文章的六要素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1949年4月薪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事件起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作战。
经过与结果: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西路军三十五万渡过三分之二,已战领广大南岸广大阵地。东路军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四、二读课文,探究新闻结构的五部分
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大江
导语:(1、2句):概述全篇最重要的、最新的事实。
主体:(3—末句):具体叙述了渡江战斗的状况。分中、西、东路军三部分述写。
背景:(8、9句):内容略。
五、三读课文,自我反思新闻的六要素与结构的五部分。
六、能力迁移训练,听读新闻一则,一边记录其六要素与结构的五部分。
七、作业设计:课外阅读新闻,理清内容,找出六要素及结构五部分,下节课堂前相互交流。
八、板书设计: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毛泽东)
新闻的六要素: 结构的五部分:
时间——地点——人物 标题——导语——
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主体——背景——结语
教学反思:《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发生的事件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远,为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原设计采用多媒体展示当时的战争场面,但因设施没有到位,没有实施。之后我做了改为老师代讲当时的社会背景的处理。当我在讲述当时的局势时,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我充分调动,原来我的学生是一群喜欢听故事的孩子。
第二课时
本课堂目标:
1、? 2、?
3、?
教学流程:
一、新闻交流平台
二、再读课文,精典语句欣赏
1、? 根据一读课文时的勾划美语,说说个人的理解
2、? 结合文本第三题,完成练习。
三、探究文本主体的顺序:
问:文本主体是按什么顺序叙述,作者为何要这样安排?
明确:提示学生不同角度考虑,结论不一定那么完整,但要求有理有据。
四、个性阅读:阅读文本,说说你心中的毛泽东及人民解放军——
五、自由诵读课文,提出疑问,互动解决,小结第一则新闻的学习目标达成。
六、作业设计
1、反复诵读文本,领悟新闻的特征。
2、准备第二则新闻的学习。
七、板书设计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毛泽东)
总述: 分述:
人民解放军 一层:中路军——突破 渡过35万人(略)
百万大军千 二层:西路军——占领 35万人渡过三分之二(详)
余华里冲破 三层:东路军——激战 35万大军大部分渡过(重点)
敌阵横渡长江
教学反思:知识点的落实在课后练习来看基本有效,但个人觉得品味语言环节用时稍微快了点,学生没有多少时间深下心去思考,有些地方因时间关系,我做了代答,这个方面下次得注意。
第三课时
本课堂目标:
1、教学第二则新闻
2、完成一则新闻写作
教学流程:
一、自由阅读,自主,互助完成字词积累
二、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此则新闻的内容: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了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说明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阶段以后,我军完全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