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笼货币发行中央银行票据.PPT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回笼货币发行中央银行票据

逆回购:央行向一级交易商购买证券,并约定在未来某日将证券卖给一级交易商 购买证券-投放货币 到期卖出证券-回笼货币 发行中央银行票据(短期债券) 发行央行票据-回笼货币 央行票据到期-投放货币 (四)再贷款 再贷款是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发放的贷款。“再”是相对于商业银行贷款而言。 再贷款通过控制向商业银行的资金供应规模来影响整个社会的信贷规模或货币流通量。 再贷款规模扩大-商业银行资金来源增加-商业银行增加贷款发放-货币流通量增加(反之亦然) 自1984年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以后,再贷款一直是中央银行的重要货币政策工具。1985—1994年,中央银行通过再贷款投放的基础货币在基础货币供应总量中平均保持在70%以上。 1994年以后,再贷款所占基础货币的比重逐步下降,2001年降为40%左右,近年来为20%左右。结构和投向发生重要变化,新增再贷款主要用于促进信贷结构调整,引导扩大县域和“三农”信贷投放。 (五)利率 贷款利率上升-筹资成本上升-资金需求受到抑制-信贷总规模或货币流通量减少(反之亦然 ) 存款利率上升-存款增加-资金供给增加-货币流通量扩大(反之亦然 ) 中国人民银行采用的利率工具: 1、调整中央银行基准利率。包括:再贷款利率、再贴现利率、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 2、调整金融机构法定存贷款利率; 3、制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浮动范围; 4、调整利率结构和档次。 (六)贷款限额 贷款限额管理是我国计划经济时期实行的信贷管理方式,一直延续到1997年底,于1998年1月1日正式废止。 四、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基本条件 (一)国民经济的货币化程度 (二)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 金融市场规模 金融市场的统一性 金融市场的规范化程度 (三)金融机构的创新能力 金融创新能力-金融对经济的渗透能力-货币政策的影响力 (四)中央银行的政策运作能力 政策制定的独立性 经济形势分析能力 运用政策工具经验积累 谢谢 * 第三讲 货币政策 中央党校教授 博士生导师 赵长茂 一、货币政策的含义和特性 (一)货币政策的含义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用以调节货币供求关系,进而影响经济运行过程的各种措施。 1、货币政策是一种宏观经济政策 (二)货币政策的特性 反周期调节,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2、货币政策是侧重总量调控的政策 货币流通量-总供求关系 3、货币政策是以需求调控为主的政策 货币供应量-总需求 货币政策运作程序: 货币政策目标决策 货币政策工具选择 货币政策措施实施 货币政策效应反馈 货币政策和金融政策的关系 二、货币政策目标 (一)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1、通货稳定 2、经济增长 3、充分就业 4、国际收支平衡 (二)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1、中介指标的特性 可测性、可控性、关连性 2、中介目标的种类 (1)基础货币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2000年版)的定义,基础货币是银行持有的货币(库存现金)和银行外的货币(流通中的现金),及银行与非银行在货币当局的存款。 (2)利率 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是影响货币供求关系的重要变量,是货币当局便于观察的反映经济走势的重要指标。 (3)货币供应量 货币供应量作为社会总需求的具体体现,是影响经济走势的重要变量。 在我国,货币供应量分为四个层次。 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货币供应量统计和公布暂行办法》的解释: M0:流通中现金(货币供应量统计的机构范围之外的现金发行) M1:M0+企业存款(企业存款扣除单位定期存款和自筹基建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信用卡类存款(个人持有) 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和自筹基建存款)+外币存款+信托类存款 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1993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金融改革规划明确提出,我国货币政策将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1996年中国人民银行正式把货币供应量M1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M0和M2为观测目标。 (三)货币政策目标调控的基本依据 1、经济运行情况 2、货币流通规律 我国货币调控中的二律背反现象:货币超量供应与融资难、融资贵并存。 三、货币政策工具 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公开市场业务、再贷款、利率、贷款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