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工学]第1章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概述第1讲
计算机导论 讲授:黄瑞兴 课程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入门性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计算机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数据库系统与信息系统、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职业道德与择业等内容的学习,为后续的计算机课程构建一个基本知识框架,也为以后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授课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推荐教材: 《计算机导论》丁跃潮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6月 参考书: 《计算机导论》骆耀祖 主编 电子工业出版社 学时分配和成绩计算方法 本课程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和学生自学的形式,课堂讲授 30 学时。计划每周安排2课时。 成绩计分方法为: 课堂点名与平时作业 30%+期末考试 40% 学习方法 所谓学习方法通常是指人们为了获得或达到一定目标或成果而进行学习所采用的有意识的、合乎逻辑的一系列行动。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方法主要有: 1. 学习计划的制定; 2. 常规学习方法:“预习→上课→复习→作业→小结”五个环节不断地循环往复 3. 理论、抽象、设计三个过程的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续) 借鉴他人经验,有所创新。如课后写出知识的小结、要点,以培养文字概括能力;勤动脑、勤动手 在老师指导、启发下进行联想,把一个问题的上下左右相关联的知识串联起来,理成线、织成网,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同时进行相互间的讨论。 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智能发展,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学习成绩的提高。 第 1 章 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概述(第1讲) 第1章 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概述(第1讲) 1.1 计算发展史 1.2 现代计算机的产生 1.3 计算机系统的定义 1.4 计算机的应用 1.5 计算机科学的知识体系和分支学科 1.6 新型计算机系统 1.1 计算发展史 计算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生产中总结发展起来的一门知识,已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 结绳纪事 算盘 机械式(模拟)计算机 电子式(数字)计算机 1.2 现代计算机的产生 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ENIAC (The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电子数值积分计算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 被公认为第一台使用电子线路来执行算术、逻辑运算和信息存储的真正工作的计算机器。奠定了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基础,开辟了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新纪元。 1.2 现代计算机的产生 埃尼阿克ENIAC 是美国奥伯丁武器试验场为满足计算弹道需要而研制。主要发明人是电气工程师普雷斯波埃克特和物理学家约翰莫奇勒博士 采用电子管作为计算机的基本元件,每秒可进行5000次加减运算。 使用了18000只电子管,10000只电容,7000只电阻,体积3000立方英尺,占地170平方米,重量30吨,耗电140~150千瓦,机器被安装在一排2.75米高的金属柜里, 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庞然大物” 世界上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ENIAC 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 1946年6月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等提出关于电子计算装置逻辑结构设计的研究报告。电子计算机应该是: 1)以二进制为运算基础;2) 采用存储程序方式工作。并进一步明确其结构应由五个部分组成: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装置和输出装置。 至今绝大部分的计算机还是采用存储程序式计算机的组织结构思想及实现方法 电子计算机发展史(1) 按采用的电子器件划分大致历了四代: 第一代计算机(1946年~1957年) 逻辑器件使用电子管 用穿孔卡片机作为数据和指令的输入设备 用磁鼓或磁带作为外存储器 要计算一个新的题目,就得将线路另外重新搭接一次,把成千上万的线重新焊一下。 在1949出现了可以存储程序的计算机。这些计算机使用机器语言编程,可存储信息和自动处理信息。人类存储和处理信息的方法开始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电子计算机发展史(2) 第二代计算机(1958年~1964年) 使用晶体管代替了电子管;内存储器采用了磁芯体;引入了变址寄存器和浮点运算硬件;利用I/O处理机提高了输入输出能力; 在软件方面配置了子程序库和批处理管理程序,并且推出了Fortran、COBOL、ALGOL等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及相应的编译程序。 电子计算机发展史(3) 第三代计算机(1965年~1971年) 用小规模或中规模集成电路;用半导体存储器代替磁芯存储器;使用微程序设计技术简化处理机的结构; 在软件方面则广泛地引入多道程序、并行处理、虚拟存储系统和功能完备的操作系统,同时还提供了大量的面向用户的应用程序。三代机的典型机型是IBM360系列 电子计算机发展史(4) 第四代计算机(1972年~现在) 使用了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完善的系统软件、丰富的系统开发工具和商品化的应用程序的大量涌现,以及通信技术和计算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JTG-T-5190-2019农村公路养护技术规范.docx VIP
- 2020 ACLS-PC-SA课前自我测试试题及答案.doc
- 房产勘察与带看.ppt VIP
- 学习小窍门教案 .pdf VIP
- PLA 检测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版)(第2019007期)-河北省医疗气功医院.pdf VIP
- 公司法修订背景下禁止财务资助规则的构建与完善.docx VIP
- 农光互补发电项目开发政策梳理.docx
-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检修(高职)全套教学课件.pptx
- 2024-2025年《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处分条例》考试题库测试题目竞赛试卷2份(有答案).pdf VIP
- ATV630_650变频器编程手册.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