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工学]第2章光纤和光缆
2.5.3色散测量 光纤色散测量有相移法、脉冲时延法和干涉法等。这里只介绍相移法,这种方法是测量单模光纤色散的基准方法。 用角频率为ω的正弦信号调制的光波,经长度为L的单模光纤传输后,其时间延迟τ取决于光波长λ。不同时间延迟产生不同的相位φ。用波长为λ1和λ2的受调制光波,分别通过被测光纤, 由Δλ=λ2-λ1产生的时间延迟差为Δτ,相位移为Δφ。根据式(2.52),长度为L的光纤总色散为 C(λ)L= 用Δτ=Δφ/ω代入上式,得到光纤色散系数 C(λ)= 图2.27示出相移法光纤色散测量系统的框图。用高稳定度振荡器产生的正弦信号调制光源,输出光经光纤传输和光检测器放大后,由相位计测出相位。可变波长的光源可以由发光管(LED)和波长选择器组成,也可以由不同中心波长的激光器(LD)组成。为避免测量误差,一般要测量一组λi-φi值,再计算出C(λ)。 图 2.27 相移法光纤色散测量系统框图 2.5.4截止波长测量 根据式(2.37)和式(2.36), 截止波长 λc= 对常规单模光纤,通过对折射率分布的测量,确定纤芯半径a,纤芯和包层的折射率n1和n2,由式(2.66)就可以计算出理论截止波长λc。 实际截止波长的测量有:在弯曲状态下,测量损耗—波长函数的传输功率法;改变波长,观察LP01模和LP11模产生的两个脉冲变为一个脉冲的时延法;改变波长,观察近场图由环形变为高斯形的近场法。这里只介绍传输功率法,这种方法是测量单模光纤截止波长的基准方法。 LP11模在接近截止波长时,其传输功率对光纤弯曲十分灵敏,而基模LP01模在接近LP11模的截止波长时,其传输功率对光纤弯曲不十分灵敏。利用这个特点,测量在弯曲状态下的传输光功率随波长的变化,就可以确定截止波长。用2m长的被测光纤,接入测量系统的注入装置和光检测器之间,把被测光纤弯曲成φ280的圆圈,测量输出光功率P1(λ);保持注入条件不变,把被测光纤弯曲成φ60的圆圈,这时消除了次低阶模LP11,只有基模LP01存在,测量输出光功率P2(λ)。 由此得到弯曲状态下损耗-波长函数 R(λ)=10lg 图2.28示出R(λ)曲线,0.1dB平行线与R(λ)的交点,确定为截止波长λc。一般实测截止波长稍小于理论截止波长。 图2.29示出传输功率法截止波长测量系统的框图, 这个系统和损耗谱测量系统完全相同。由卤灯输出的稳定白光,经斩光器变为矩形光脉冲,单色仪选择的波长一般可以在0.6~1.8μm范围变化,经光检测器后进行放大和数据处理。 图 2.29 传输功率法截止波长测量系统框图 这种效应是由两个或三个波长的传输光混合而产生的有害的频率分量,它使信道间相互干扰。 如果色散为零,四波混频的干扰十分严重,如果有微量色散,四波混频反而减小。为消除这种效应,科学家开始研究了非零色散光纤。这种光纤的特点是有效面积较大,零色散波长不在1.55 μm,而在1.525 μm或1.585 μm。 在1.55 μm 有适中的微量色散,其值大到足以抑制密集波分复用系统的四波混频效应,小到允许信道传输速率达到10 Gb/s以上。 非零色散光纤具有常规单模光纤和色散移位光纤的优点,是最新一代的单模光纤。这种光纤在密集波分复用和孤子传输系统中使用,实现了超大容量超长距离的通信。康宁(Corning)公司开发的这种新型光纤称为长距离系统光纤(Long Haul System Fiber),其结构见图2.3(b)。ATT(美国电报电话)公司开发的这种光纤称为真波光纤(True Wave Fiber)。 2.4光缆 2.4.1光缆基本要求 保护光纤固有机械强度的方法,通常是采用塑料被覆和应力筛选。光纤从高温拉制出来后,要立即用软塑料(例如紫外固化的丙烯酸树脂)进行一次被覆和应力筛选,除去断裂光纤,并对成品光纤用硬塑料(例如高强度聚酰胺塑料)进行二次被覆。 应力筛选条件直接影响光纤的使用寿命。设对光纤进行拉伸应力筛选时,施加的应力为σp,作用时间为tp(设为1s); 长期使用时,容许施加的应力为σr,作用时间为tr,断裂概率为106km一个断裂点。理论推算得到的容许作用时间(光纤使用寿命)tr和应力比σr/σp的关系示于图2.17。 图 2.17 光纤使用寿命和应力比的关系 图中n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