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意取得行为初探.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善意取得行为初探

善意取得行为初探   一.何为善意取得制度及善意取得行为   善意取得制度是指无处分权之人擅自处分他人财产于善意第三人,第三人于取得该财产时即取得所有权,原权利人不得要求该善意第三人返还原物,只能要求无权处分人赔偿损失的制度。而善意取得行为就是指善意第三人从无权处分人中获得该物所有权的行为。在本文中,对于善意取得制度中的争议,如善意取得之客体是否适合不动产,是否有价等偿等问题,笔者也将有所涉及,但并不囿于其中,因为其并不影响本文对善意取得行为的定性。   二.国内著述对善意取得行为的界定及笔者的评说   国内学者对善意取得行为的界定一般分为四类:第一,将其界定为事实行为;第二,对善意取得行为的性质不予界定,仅就其概念进行阐述;第三,将善意取得行为纳入到所有权保护的框架里去;第四,将其界定为法律行为。   对于第一种界定获得了在国内很多学者的支持,不论是承认物权行为与否。对于承认物权行为的学者其理论依据乃是处分权是处分行为有效之必要条件,无权处分人无处分权,则物权行为不成立,也即通过物权行为来变动物权无效,善意取得人取得物权乃是直接根椐法律的规定而不是双方的物权行为(笔者这里将依照法律直接规定所发生的物权变动纳入事实行为中,虽然有学者将其区别,但无实质意义)。同理,不承认物权行为的学者认为无处分权之处分在当事人拒绝追认的情况下无效溯及合约之开始,故所有权不发生移转,善意第三人取得所有权亦是赖予法律的规定。因此,在所有权的取得方式上,该部分学者将善意取得划入原始取得的范畴。笔者以为,这种界定忽视了无权处分过程中的意示表示,即对当事人双方让与合意的分析,同时根椐原始取得之性质也不能将善意取得纳入其中。在后面的论述中笔者将进一步反驳。   对于第二种观点,其认识到将其界定为事实行为的不妥之处,但同时又无法为其找到归宿,故仅就善意取得制度概念进行描述,或者在所有权取得中避而不谈。不好界定并不代表不能界定,这也是笔者在本文中所要做的,故不对本观点作更多评说。   对于第三种观点,其也是一种用心良苦的选择,其将善意取得纳入所有权的保护体系中,意在表明对善意第三人权利之保护亦属于所有权救济途径之一种,但就善意取得本身的价值来说并不在此,其意在维护整个市场交易的安全,其不是保护所有权的途径,反而是防止原所有权人提起返还原物之诉的法宝,阻断所有权追及效力的救济。所以,善意取得意不在保护所有权的静态安全,而在于维护交易的动态安全,纳入所有权保护体系中实在不妥。   对于第四种观点,国内有一些弱小的声音,这个观点也是笔者所赞同的。笔者不仅认为其为法律行为,而且将其界定为物权行为,是一种交易行为,其是继受取得的一种方式。笔者将在以下的论述中阐明。   三.善意取得行为的性质   (一)善意之含义   善意取得制度中的善意应该包括四层含义:第一,无权处分人的占有表征或者具有不动产权属登记的公示形式;第二,行为主体具有非同一性。第三,无权处分人与第三人就标的物之处分达成合意;第四,该善意应持续到权利完全取得之时。   对于第一层含义,乃是善意取得制度的根本前提,其实进行权利正确性推定的必要条件,这是从物权的排他性原则出发,要求以可以公开展示的客观行为来确定权利取得人的善意与否,即德国民法中的客观善意标准。通过动产的占有(此处之占有既可是直接占有,亦可是值得信赖的间接占有)或不动产的权属登记使从无权利人处取得获得正当性。   第二层含义,主体的非同一性也即意味善意取得以交易行为为前提,即出让人与取得人不能是同一人,在经济上也不能具有同一性。如果具有同一性,交易保护或者信赖保护就不应予以考虑,所有权人的利益就具有优先性。故民法上所言的单方法律行为不能成就善意取得。   第三层含义,这是对善意取得行为定性的关键性因素。此合意不是指债权合约中的合意,而是指物权行为中物权合意。前面已经提到,承认物权行为者,无权处分中,债权行为之合意是肯定的,债权行为之有效性不因处分权之有无而影响;但这里物权合意是否存在,一般说来,有效的物权合意与公示行为构成一个有效的物权行为,而物权合意的有效包括合意所及之处分权的具备与合意所及标的之合法性、可实现性,这也是物权行为旨在权利变动而债权行为旨在设置负担的表现。从无权利人取得恰好就欠缺处分权这一条件,那是不是这里通过物权行为的变动就无效了?恰恰相反,善意在这里发挥了重要作用,立法技术也在这里有意以第三人的善意替代处分人无处分权的瑕疵。而不承认物权行为之国家,亦是通过善意来弥补无处分权的瑕疵。对于这一问题,将会在下面的论题下作更进一步的阐述。   对于第四层含义,乃是对善意时间决定点的要求,如果善意未达确定之时间,则善意不能成就。特别是在交付方式不是直接的现实交付时,对善意取得行为效力更有其重要意义。   (二)、善意取得行为的性质   

文档评论(0)

asd5225136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