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语文复习古诗阅读
语文复习古诗阅读 野 池 唐·王建
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乔。
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蜒上下鱼东西。
1。诗歌以“野池”为描写对象,第一、二句描绘了池水满溢(满),植物丰茂(茂盛、果实丰硕)的景象。
2.诗句“蜻蜓上下鱼东西”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感?
作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
秋夜山居 唐·施肩吾
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①织新雪。
秋山野客②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注释】①素机:织布机。②野客:离乡在外的游客。
3.诗歌首句“去雁”一词点明了时令属“秋”。
4.诗中“衔”字向来为人称道,请你说说它好在哪里。
一个“衔”字把空中一轮明月被松梢遮掩的情形,描绘得活灵活现
田家 郑獬
田家汩汩流水浑①,一树高花明远村。(①浑:这里是满的意思)
云意不知残照②好,却将微雨送黄昏。(②残照:夕阳。)
5.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流水汩汩、高花满树的景象,其中“明”字尽现田园清朗的意境。
6.云本无知,诗人却怨云“不知”。这看似无理的抱怨,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蕴含着诗人对夕阳的喜爱(留恋、眷恋)之情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7.在诗人齐己笔下,“早梅”具有怎样的特点?请概括作答。
答:不畏严寒,傲然独立(清丽脱俗,素雅高洁)
8.诗歌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后将其中的“数枝”改为“一枝”,请谈谈这样修改的妙处。
将“数枝”改为“一枝”,照应题目,突出其开放之“早”(1分),显示出“早梅”的不同寻常,更突出它傲然独立的个性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9.诗人“别湖上亭”时触动他情思的景物有哪些?
春风、柳条、藤蔓、黄莺
10.请赏析诗歌的三四句“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这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移情于物(1分),表达了诗人依依惜别之情
玉楼春 戏赋云山 辛弃疾
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常时相对两三峰,走遍溪头无觅处。
西风瞥起云横度,忽见东南天一柱。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旧住。
11、下面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政区 的一项是 ( B )
A、词的上片是写青山为浮云所遮盖,下片写重睹青山。
B、上片后两句式写执着寻觅“常时青山”的青山终有结果。
C、下片的前两句写浮云散尽青山重见的自然景观。
D、这首词描写了自然景物的变化过程。
12、下面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D )
A、词的前两句使用拟人手法,很容易使人想到词人喃喃自语的情态。
B、词的上片透露出了词人遗憾的心情,而下片则反映了词人喜悦之情。
C、词的最后两句式以老僧之喜衬托词人之喜。
D、这首词格调雄浑粗犷,清新活泼,反映了词人积极乐观的一面。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①劳歌:送别歌。
13.诗歌第二句的写法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表达效果作简要分析。
用“红”对“青”,色彩鲜艳(1分),红叶与青山相映成趣(1分)。(或静的山与急湍的水对比,动静结合,充满情趣。)
14.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歌最后两句所写景色的特点,并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写了凄黯(凄清)之景(1分),表达了诗人伤感、惆怅的情感
湖上寓居杂咏十四首(其二) 姜夔①
湖上风恬月淡时,卧看云影入玻璃②。
轻舟忽向窗边过,摇动青芦一两枝。
【注释】①姜夔(kuí):宋朝著名诗人 。②玻璃:形容西湖湖面如镜子一般。
15.第二句诗中“卧看”二字体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境?
向往自然,追求宁静(或“闲适”“愉悦”“沉静”等)
16.三、四句诗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
展现了静谧怡人的湖上夜景:一叶扁舟窗外过,轻快迅捷,微波轻漾,芦苇随之摇曳
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17.结合诗句,概括采莲女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