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毕业设计镇江市港南路段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精品
目 录
1.绪 论 1
1.1 前言 1
1.2 文献综述 1
2.概述 5
2.1 城市概况 5
2.2工程地质报告 6
2.3 设计原则 8
3 道路平面设计 8
3.1 平面线形设计的一般原则 8
3.2 设计标准与参数 8
3.3 路线设计 9
3.4 方案导线要素计算: 9
4 道路横断面设计 11
4.1 横断面设计原则 11
4.2 道路横断面的设计 11
4.2.1近期交通组成及交通量 11
4.2.2 机动车道的设计 12
4.2.3 非机动车道的设计 13
4.2.4 人行道的设计 14
4.2.5 分隔带的设计 14
4.3 路幅的拟定 14
5. 道路纵断面设计 14
5.1 现状道路纵断面概况 14
5.2 纵断面设计的一般原则 15
5.3 设计标准与参数 15
5.3.1最大纵坡坡度规定 15
5.3.2最小纵坡坡长规定 15
5.3.3设计道路相关参数 15
5.4 方案概述 16
5.5 道路竖曲线计算 16
5.5.1 桩号K0+0.00~K0+100段标高 17
5.5.2 第一变坡点处竖曲线计算 17
5.5.3 桩号K0+300~K0+520段标高 17
5.5.4 第二变坡点处竖曲线计算 18
5.5.5 桩号K0+700~K1+0.00段标高 18
5.5.6 第三变坡点处竖曲线计算 19
5.5.7 桩号K1+200~K1+320段标高 19
5.5.8 第四变坡点处竖曲线计算 20
5.5.9 桩号K1+520~K1+580段标高 20
5.5.10 第五变坡点处竖曲线计算 20
5.5.11 桩号K1+780~K2+7.61段标高 21
6.平纵组合设计 22
6.1 平纵组合设计的原则 22
6.2 平纵线形的组合设计 22
6.2.1 平曲线与纵断面的组合设计 23
6.2.2 平、纵线形组合与景观的协调配合设计 23
7.交叉口设计 23
7.1 设计原则 23
7.2 道路与道路的平面交叉 24
7.3 交叉口设计 24
7.3.1 一般交叉口设计 24
7.3.2 与镇澄路交叉口设计 24
7.3.3 与北山路交叉口设计 25
7.3.4 与通港路交叉口设计 26
8.路面结构设计 27
8.1 设计原则 27
8.2 交通分析 27
8.3 初拟路面结构 29
8.4确定路面结构 34
9.路基设计 34
9.1 路基设计的一般原则 34
9.2 路基设计 34
9.2.1 路基填料要求 35
9.2.2 一般路基处理 35
9.2.3 软土地基的特殊处理 37
9.3土石方表 38
9.4 小结 40
10.边坡稳定性分析 40
10.1 设计资料 40
10.2 荷载换算 41
10.3 验算公式 41
10.4滑动面稳定性分析 42
10.4.1第一个滑动面稳定性分析 42
10.4.2第二个滑动面稳定性分析 44
10.4.3第三个滑动面稳定性分析 46
10.4.4第四个滑动面稳定性分析 48
10.4.5第五个滑动面稳定性分析 50
10.4.6 4.5H法确定危险滑动面 52
11.无障碍设计 52
11.1 缘石坡道设计 52
11.1.1 缘石坡道的设计原则 53
11.1.2 三面缘石坡道的设计 53
11.2 盲道设计 53
11.2.2 盲道的布置 54
12.道路附属工程 56
12.1 港湾式公交停靠站 56
12.2 交通标志标线 57
12.2.2 交通标志 57
12.2.3 交通标线 58
12.2.4 交通工程设计 58
12.3 环境保护 58
12.3.1 城市道路环境保护内容 59
12.3.2 城市道路环境问题 59
12.3.3 环境保护设计的原则 59
12.3.4 环境保护设计 59
12.4 道路排水设计 60
12.4.1 设计原则 60
12.4.2 路面排水 60
12.4.3 路基排水 61
12.5 路缘石 62
1.绪 论
1.1 前言
镇江市位于中国经济最发达、最具潜力的长江三角洲,地处世界第三大河流——长江和中国最长人工运河——大运河的交汇处,为江苏省省辖市,辖丹阳市、扬中市、句容市三个市区设丹徒区、京口区、润州区和镇江。面积3848平方公里,人口289万。
道路是交通的纽带,它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此次毕业设计中,我基本掌握了城市道路设计的全过程,能够全面、独立、系统的完成一段道路的技术设计。并使我学会了考虑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培养了我独立工作的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对于提高我个人的素质来说,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次毕业生设计的主题是对镇江市港南路段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道路红线宽度为60米,全长2007.61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