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读《容成氏》札记二则
讀《容成氏》札記二則
(首發)
清華大學歷史系 孫飛燕
一、
《容成氏》31簡有簡文作:
孝,(始)方為三俈,救(求)聖之(紀)。東方為三俈,西方為三俈,南方為三俈,北方為三俈,以(越)於溪浴(谷),淒(濟)於(廣)川。
這段簡文十分難懂,學者對“三俈”和“救聖之紀”有幾種不同的看法。由於我們的意見很不成熟,所以這裏只想討論一下“於溪浴,淒於川”的讀法。
先來看簡文“淒於廣川”。整理者李零先生認為“淒”即“濟”,簡文“濟”字多從水從妻。我們贊同他的觀點,楚簡中常見“淒”、“濟”相通之例。在傳世文獻中,“濟河”、“濟川”、“濟江”習見:
《國語·齊語》:西征攘白狄之地,至於西河,方舟設泭,乘桴濟河,至于石枕。
韋昭注:濟,渡也。
《禮記·檀弓下》:容居對曰:“容居聞之,事君不敢忘其君,亦不敢遺其祖。昔我先君駒王西討,濟于河,無所不用斯言也。容居,魯人也。不敢忘其祖。”
鄭玄注:濟,渡也。
《墨子·節用中》:車為服重致遠,乘之則安,引之則利,安以不傷人,利以速至,此車之利也。古者聖王為大川廣谷之不可濟,於是利為舟楫,足以將之則止。雖上者三公諸侯至,舟楫不易,津人不飾,此舟之利也。
《淮南子·精神》:禹南省方,濟于江。
高誘注:濟,渡也。
上舉各例中“濟”均意為“渡”。《墨子·節用中》“大川廣谷之不可濟”,更可以證明整理者把簡文讀為“濟於廣川”是正確的。
再來看簡文“於溪谷”。這句話與“濟於廣川”句式相同,“溪谷”與“廣川”對照,那麼“”與“濟”的含義也應該類似。這一點李零先生已經指出。我們認為,“”當讀為“越”。“越”古音屬匣紐月部,“衛”亦屬匣紐月部。二者聲韻全同,當可通假。“越”的含義亦為渡:
《廣雅·釋詁》:越,渡也。
《六韜·龍韜·奇兵》:奇伎者,所以越深水、渡江河也。
《墨子·兼愛中》:譬若挈太山越河濟也。
《戰國策·西周策》:周君不入秦,秦必不敢越河而攻南陽。
鮑彪注:越,度也。
可以看出,“越”亦均意為“渡”。簡文“越於溪谷”,含義當為渡溪谷。大西克也先生亦將“於溪谷”翻譯為“過溪谷”,但是他沒有對“”的釋讀提出具體意見,這是比較遺憾的。
有學者對這句話有不同的理解。王志平先生把“”讀作“依”,“濟”讀作“資”,認為“依於溪谷,資於廣川”是指音樂模仿自然。王輝先生則認為“”與“”形近,為“”字之訛誤。“”即模仿、師法,與遵循義近。《容成氏》所說皆質依照、仿效自然界的聲音以制作古樂,也就是“正樂”。
我們認為,王志平先生和王輝先生的“作樂模仿自然”說恐怕不能成立。首先,如果不受其他簡文內容的干擾,只看“於溪谷,濟於廣川”這句話,最直觀的理解就是涉川渡河,而其他的解釋都比較曲折。其次,王志平先生對這句話的解釋是建立在讀“俈”為“宮”的基礎之上的,大西克也先生已經指出声母不在与此处“俈”的读音相假借范围之内。第三,王志平先生把“”讀作“依”,把“濟”讀作“資”釋為“取”,並與《呂氏春秋·古樂》中“質乃效山林溪谷之音以歌”合觀。實際上,《呂氏春秋·古樂》中“效”義為“效仿”,效仿與王先生所釋的“依”、“取”含義是有所不同的。第四,至於王輝先生所說的形近訛誤,我們認為“”與“”字形還是有很大的差別,此說根據不足。
綜合上述分析,我們認為簡文“於溪浴,淒於川”應該讀為“越於溪谷,濟於廣川”,其含義為渡川谷。
附記:單育辰先生讀過小文後,支持我們讀“衛”為“越”的意見,並指出:
“子彈庫”楚帛書乙篇有句作:“乃上朕(騰)(登),山陵不,乃命山川四海,熱氣寒氣,以爲其,以涉山陵。”其中的“”、“”應爲一字,“”字又見“上博三”《周易》簡22,此字“馬王堆”帛書本與今本皆作“衛”,可見“”應與“衛”音相近(又“上博四”《逸詩·交交鳴》簡4“君子相好,以自爲。豈汝是好,唯心是萬。”“”與元部的“萬”相押,此亦爲與“衛”音近之證),那麽,“子彈庫”的“”、“”也有可能讀爲“越”,“山陵不(越)”、“以爲其(越)”的“(越)”與“以涉山陵”的“涉”文意正好相成。“子彈庫”那句話的意思是說:四神於是向上走,但山陵居於其前,越不過去,於是命令山川四海和熱氣寒氣,(借助它們上升的水蒸氣的力量),幫助四神跨越這些山陵。
其說可從。楚帛書此例為“衛”、“越”相通又提供一例證。
二、從
《容成氏》39-41簡記述的是湯伐桀的過程(釋文為寬式隸定):
如是而不可,然後從而攻之,陞自戎遂,入自北【39】門,立於中。桀乃逃之歷山氏,湯或從而攻之,降自鳴條之遂,以伐高神之門。桀乃逃之南巢氏,湯或從而攻之,【40】遂逃去,之蒼梧之野。【41】
簡文三次提到湯“從而攻之”,整理者李零先生認為:“從,有跟踪和追逐之意。”今案,“從”似沒有“跟踪”的意思,其意當為“追逐”:
《尚書·湯誓》:夏師敗績,湯遂從之。
《湯誓》此句恰好可以和《容成氏》該段簡文對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