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国思想史课程论文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思想史课程论文教案

中国思想史课程作业 一直以来,我对中国传统文化始终怀着一颗崇敬的心,虽然精读的传统文化方面的书不是很多,但是仅仅一两本就能给我以不小的震撼。之前我自己看这些书的时候,对很多说法都一知半解如云里雾里,甚至还有一些理解是错误的。这虽然也给了我一些启示,但总有隔靴搔痒之感。这学期以来,读了常老师推荐的一些书,特别是上了常老师的中国思想史课之后,感觉自己仿佛在一片混沌之中找到了通往中国传统文化最核心的方向,眼前一下子明亮起来。在课上,老师慷慨地把自己多年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心得,用直白的语言讲了出来,把中国儒道释三家最核心的共同根本明明白白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获益匪浅,深感荣幸之至。我想有必要在这里表示我对老师的衷心感谢,谢谢您! 对于这份作业,常老师的要求是围绕中国思想史,有感而发即可。这是一个很宽松的主题,我想我正好可以借此机会来好好梳理一下这学期以来我读过的关于中国思想方面的书籍,通过梳理也可以有助于我接下来的学习规划。 首先来谈谈我读完《大学》后的感受。《大学》的主要内容,就是“三纲领”“八条目”。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是全书的总纲《大学》的作者认为,“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只有懂得了要达到的最高境界和要实现的目标,然后才能有确定的方向;有了确定的方向,才能做到心静不乱;心静不乱,然后才能做到神思安稳;神思安稳,然后才能认真考虑;考虑周到以后,才能有所收获。我们为人处事,如果能够抓住纲领,明确事物的本末先后,那就是懂得“大学”的道理了。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其次说下我读《中庸》的感受。《中庸》可以说是儒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虽然儒家发展到后期分为很多学派,但是《中庸》一直都是他们共同的圭臬。它开篇以“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修,修道之谓教”的性、道、教三者为根本,深入阐述了人生的最高境界——中和。后面又从 “诚于中,信于外”、“慎独”、“仁者爱人,仁者无敌”、“诚则明,明则诚”、“和为贵,不自弃”等多个方面展示其思想。 现如今很多人对“中庸”二字的理解都是有误的,认为“中庸”即?“平庸、折中”的意思,这是现代人对儒家“中庸”内涵的大大误解。虽然“中庸”有“平庸、折中、调和”的含意,但这些绝不是他的全部。关于“中庸”,程颐说:“不偏不倚叫做‘中',不变不更叫做‘庸';中是天下的正道,庸是天下的定理。”中庸是儒家的最高道德标准。中庸以“诚”和“中”为基本概念,叙述形而上的“天人合一”观。在儒家看来“中庸”不仅是建立在儒家人性论基础之上的一种伦理道德观,同时也是一种思想方法。“中庸”首先由孔子提出,再经过后世儒者,特别是《中庸》一文的作者充实发展,终于成为一套儒家的处世规范。 《中庸》中所提倡的思想,如“执其两端”、“和而不流”、不偏不倚”、“至诚无息”、“内省慎独”、“隐恶扬善”等君子之道,对我们现代社会的人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不仅对我们陶冶情操、提升境界有帮助,而且对我们确立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也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中庸》告诫我们要从“戒慎”“恐惧”“隐显”“慎独”等方面培养自身的品德,掌握中庸之道,促成中和。达到中和,则天地万物安处其位,万物便生长发育,生生不息。“道”源于本身,与自我相分离,而君子要学会反求诸己才能得之。 我对《中庸》全书感兴趣的点很多,其中一个就是“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这句话从字面意思上来说很好理解,就是说喜怒哀乐各种情感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就叫做中。往深了理解,这句话就要接近中国传统思想最核心的层面了。王阳明也多次提到这个“未发之中”。人的自性本体如何呈现?就是在这种状态之下显示,或者说,这种状态就是本体存在的状态。如果我们能够维持这个状态,就能做到孔子所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就找到了我们的本体。 最后谈一下我读《李二曲研究》的感受。这本书是常老师在中国思想史课堂上极力推荐的一本著作。起初老师说第一、二遍的时候我还没有引起重视,后面在课上又听到了几次,我顿时感觉不能不重视这本书了,于是课后就立刻在网上买来了这本书。这本书我绪言部分还没看几页,就已经深深佩服老师的眼光了。 林继平教授在《李二曲研究》的绪言部分,就已经把中国人文思想最核心的东西展现出来了,而且还与西方哲学思想做了宏观层面的对比,让我一下子仿佛从最顶层窥得了中西方几千年来思想面貌的核心。中国人文思想,如儒、道、佛三家,无不以此可实证的、形而上的自性本体或灵明本体为核心,以此构成中国式的行上哲学,亦为全幅中国思想精微之所在。在中西方思想对比方面,作者认为从大体上说,西方思想的伟大贡献,到

文档评论(0)

aena4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