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防水附加层规范.doc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下室防水附加层规范 篇一:地下室防水工程技术要求 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技术要求 一、规范摘要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 3.1.4 地下工程迎水面主体结构应采用防水混凝土,并应根据防水等级的要求采取其他防水措施。 4.1.7 防水混凝土结构,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结构厚度不应小于250mm; 2. 裂缝宽度不得大于0.2mm,并不得贯通; 3. 钢筋保护层厚度应根据结构的耐久性和工程环境选用,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 二、地下工程防水设计 1、地下室底板防水设计:地下室底板防水层做法:素土夯实,100厚C15素砼垫层,20厚1:2.5水泥砂浆找平层,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厚度≥1.2二层,50厚C20细石混凝土保护层,主体结构底板(自防水,抗渗等级为P8) 2、地下室侧板防水设计:主体结构墙板(自防水,抗渗等级为P8),20厚1:2.5水泥砂浆找平层,冷底子油一道,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厚度≥1.2二层,40厚挤塑聚苯板保护层,素土分层夯实。 3、地下室顶板防水设计:主体结构顶板(自防水,抗渗等级为P8),20厚1:2.5水泥砂浆找平层,冷底子油一道,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厚度≥1.2二层,40厚挤塑聚苯板保温层,50厚C20细石混凝土保护层随打随抹,内配?6双向@200钢筋网。面层或覆土绿化按景观设计。 三、混凝土结构主体 1、混凝土原材料及配合比要求: (1) 防水混凝土的配制首先必须以满足抗渗等级作为主要设计依据; (2) 采用低水化热和凝结时间较长的水泥; (3) “双掺”技术——掺入活性掺合料(如掺入粉煤灰并使用缓凝型高效减水剂)、 能有效改善混凝土密实度和抗裂性能的合成纤维; (4) 坍落度控制——入泵混凝土坍落度宜控制在160~180mm之间; (5) 地下工程防水混凝土的配合比应符合以下规定: · 水泥用量不得少于320 kg/m3;掺有活性掺合料时,水泥用量不得少于280 kg/m3; ·砂率宜为35%~40%,泵送时可增至45%; ·灰砂比宜为1:1.5~1:2.5; ·水灰比不得大于0.55; ·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宜为6~8h。 2、施工要求: (1)严格控制防水混凝土结构的钢筋保护层厚度(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 50mm); (2)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薄层连续浇筑、减少内外温差; (3)采用两次振捣技术和抹压“泌水”措施有效控制混凝土“塑性收缩裂缝”,进一步 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抗裂性; (4)根据不同的季节,采取不同的养护方法(如夏天或正常季节时可采取“蓄水保温” 法养护、初冬或低温季节时可采取“保湿保温”法养护、在冬期施工时宜采取“蓄热保温”法养护),终凝前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湿润、加强初期养护、保证混凝土带模养护时间。 (5)防水层混凝土的施工缝、穿墙管道预留洞、转角、坑槽、后浇带等部位和变形缝等地下工程薄弱环节应按《地下室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施工。 四、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施工工艺 1.施工准备 1.1材料及要求 1.1.1合成高分子卷材(防水卷材由品牌根据甲方的材料品牌推荐表) 1.1.2外观检查卷材面应平滑、无空洞、裂纹、折皱以及影响不透水性的其它缺陷。 折痕:每卷不超过2处,总长度不超过20mm; 杂质:大于0.5mm粒不允许; 胶块:每卷不超过6处,每处面积不大于4mm2; 缺胶:每卷不超过6处,每处不大于7mm,深度不超过本身厚度的30%。 1.1.3贮存、运输。 应贮存在阴凉通风的室内,避免雨淋、日晒和受潮,严禁接近火源。 卷材应直立堆放,其高度不得超过两层,两层存放或运输时应在两层之间放一块纤维板或胶合板。短途运输平放不得超过4层。 应避免与化学介质及有机溶剂等有害物质接触。 1.2工具: 1.3作业条件 1.3.1基层必须坚固、不起砂、不起皮、表面清洁平整,用2m直尺检查,最大空隙不应大于5mm,不得有空鼓、开裂及起砂、脱皮等缺陷,空隙只允许平缓变化。阴角处应做成半径为20mm的圆角;阳角处应做成半径为50mm的圆角。 1.3.2基层必须干燥,其含水率不得大于9%,检测简易方法是将1m×1m卷材或塑料布平铺在基层上,静置3~4小时(阳光强烈时1.5~2小时)后掀开检查,若基层覆盖部位及卷材或塑料布上未见水印即可施工。 1.3.3卷材严禁在雨天、雪天施工,五级风及其以上时不得施工,气温低于0℃时不宜施工。 2.操作工艺 2.1工艺流程 2.2基层清理 lt;BR施工前将验收合格的基层清理干净,并测定基层干燥度是否符合施工要求。 2.3涂刷基层处理刷一道冷底子油,要均匀 2.4定位、弹线 2.4.1按设计要求及卷材铺贴方向、搭接

文档评论(0)

xingyuxia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