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劝学篇.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篇 劝学篇

第一篇 劝学篇 本篇是荀子学习理论和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旨在劝勉学习,在我国教育史上具有久远的影响,至今仍不失其借鉴价值。概括地说,荀子的学习理论和教育思想中有这样几点特别值得我们关注:一是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认为人必须终生学习,这是君子与小人的分水岭;二是把知识和道德视为同等重要的学习内容,认为学习的目标应当是德业并进、以德为主;三是在学习方法上主张日积月累、循序渐进,同时还要专心致志、持之以恒;四是提出必须慎重选择良好的学习环境,亲近良师益友。 【品评】 学,不可以已 学海无涯,学无止境。 狭义的学习是求知,即荀子所谓“习其句读者”,广义的学习则是对真理的求索,它是对世界、对人生的好奇,是探过未知的欲望,是一种永不满足的执著,也是人对完美的一种追求。 山东大学校训“气有浩然,学无止境”,以其恢宏和大气营造着催人奋发向上的精神境界,堪为“学不可以已”的注解。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荀子本是以此比喻人通过学习可以增长才干,后用来比喻学生可以胜过老师或后人可以胜过前人。这两个人方面至今对我们依然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一是每个人都要勇于超越自我,同时要善于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进步。 二是要不遗余力地提携晚辈。孔子说:“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论语·子罕》]长江后浪推前浪,后来者居上,这是历史发展的规律。历史上有许多人以伯乐的敏锐发现人才、以宽广的胸襟主动让贤。耻食周粟、逃隐于首阳山的伯夷、叔齐即以“夷齐让贤”这佳话,赢得了后人的敬仰,孔子称伯夷为“古之贤人也”。[《论语·述而篇》] 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把“博学”与“自行”结合起来,作为进益智慧的途径。《中庸》概括了学习依次递进的五个层次,博学为基础:“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孙中山先生为中山大学亲笔题写了“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校训。 诸葛亮告诫子孙“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诫子书》);葛洪说“博见而善择,偏修一事不足必赖也”(葛洪《抱朴子·微旨》);欧阳修言:“多识由博学”欧阳修(《和圣俞》);苏轼讲自己的创作体会是“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他以他主张“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稼说送张琥》)。 毛泽东主席就是一个博学的典范。主席一生嗜好读书,即使在戎马倥偬的战争年代,他也常常手不释卷。解放后日理万机,仍读书不辍,床上、办公桌上、会客室里,到处都堆放着书。据不完全统计,从1949年至1966年9月,他先后从北京各大图书馆借阅的图书近二千余种、五千余册。 现代著名历史学家、人称“教授之教授”的陈寅恪也是一个博学的典范。陈寅恪少年时代就熟读经书、史书,后来留学日本、欧美,精通英、德、法、日文,还掌握了拉丁文、希腊文、梵文、巴利文、波斯文等19种文字,对魏晋隋唐史、梵文等古文字以及佛教经典均有精湛研究。著名学者吴宓对他有这样的评价:“合中西新旧各种学问统论之,吾以寅恪为全中国最博学之人。” 自省即自我反省,这是孔子提出的一种自我道德修养的方法“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说的就是通过自我意识来省察自己言行的过程,其目的正如朱熹所言:“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四书集注·论语集注》)所以《中庸》曰:“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孔子的学生曾子身体力行“自省”这~主张,他“日三省吾身”,反思、检查自己“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从而改过迁善,不断提升自己的学问和道德境界。 不登高山,不知道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所谓天外有天,山外有山,“坐井而观天,日天小者,非天小也”(韩愈《原道》),而是因为自己乃井底之蛙,孤陋寡闻却还夜郎自大。读书越多、见识越广,越会有自知之明,如王充所谓:“人不博览者,不闻古今,不见事类,不知然否,犹目盲、耳聋、鼻痈者也。”“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察鱼鳖,其尤甚者观蛟龙。足行迹殊,故所见之物异也。人道浅深,其犹此也,……故人道弥探,所见弥大。”(《论衡·别通》)与荀子一样,王充也强调学习不应当一鳞半爪、浅尝辄止,而应当全面、深入:“骨曰切,象曰磋,玉曰琢,切磋琢磨,乃成宝器。人之学问知能成就,犹骨象玉石切磋琢磨也。”(《论衡·量知》) 胡适先生在其《读书》一文中曾经说过:“理想中的学者,既能博大,又能精深。博大的方面,是他的旁搜博览;精深的方面,是他的专门学问。博大的几乎要无所不知,精深的几乎要唯他独尊、无人能及。”在胡适看来,“这样的人,对社会是极有用的人才,对自己也能充分享受人生的趣味。”这虽然只是一个“理想中的学者”,但确乎为学者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跳支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与其临池慕鱼,不如退而结网

文档评论(0)

asd52251365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