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魏晋南北朝文学.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9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三讲 田园诗人陶渊明与魏晋南北朝诗歌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 一、社会概述 魏晋南北朝约历时四百年,情况复杂。 时代特点: 1、国家长期分裂。 从汉末大乱到三国鼎立,西晋时有二、三十年短暂统一,其后南北大分裂,连年混战到隋,是中国历史上分裂时间最长时代。 2、政权更迭频繁。 仅东晋、北魏有百年之上,余则寿命不长。南方四朝,宋约六十年,最长,齐最短仅二十多年。 3、社会动乱黑暗。 由于国家分裂、政权不稳定,各个利益集团为利益分配而争斗不止。汉末外戚宦官争权夺利,腐朽专制,兼并土地,水旱灾害严重,流民四起,发生黄巾大起义,接着董卓、曹操等军阀混战、三国混乱局面,后期又有曹魏集团与司马氏集团屠杀异己,实行恐怖政治。西晋后期有贾后之乱、八王之乱,同时北方少数民族挥戈中原。西晋灭亡之后,南方东晋,叛乱不断,如王敦、苏峻、桓玄之乱,南朝又频繁改朝换代,同时南北战争不断,有北伐有南攻。北方是五胡天下,匈奴、鲜卑、羯、氐、羌相互混战,出现十六国。战乱分裂更为严重,最后一个国家是北周,被隋取代。 政治黑暗,社会动乱给普通百姓带来巨大灾难,如建安时期诗歌所云“白骨露于野,千里之鸡呜”,“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4、民族矛盾尖锐,汉魏以来,西、北部少数民族开始大量内迁,受汉族统治者压迫。西晋后期发生争夺皇权“八王之乱”,他们乘机而起,把汉族政权赶到南方,统治北方汉族民众,残酷压迫,另一方面,这也是一次中原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大融合时期,促进文学、艺术发展。 在政治制度上盛行士族门阀制度,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二、社会思想 (一)在社会思潮方面,玄学、佛教、道教流行: 1、魏晋玄学形成 玄学的核心是老庄学说,但不等同于老庄学说,还结合了儒家经义。基本特征:一种抽象思辨的哲学。主要内涵:关于宇宙本体的讨论,以及各种事物名理的辨析,也常常关涉社会政治与伦理方面的问题。 2、佛教流传,玄佛合流。 佛教从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后,一直未有多少社会影响,到了东晋、十六国时期,才以迅猛的势头发展起来,佛经的翻译,也达到极盛的状况。佛教具有哲学和神学两方面的内涵。它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颇为精致,与老庄学说有相通之处,因而受到士族文人的喜爱。东晋时,佛学与玄学相辅而行。僧人参与清谈,士子研究佛理,成为一时风气。普通民众在现实生活中看不到出路,也往往把幸福的希望寄托在天界和来世。 3、道教流行 道教是产生于中国本土的宗教。它推崇老子,但却是把他当作神仙,和尊奉老庄哲学的道家在性质上完全不同。道教不像佛教那样具有比较严密完整的教义和理论,内容相当庞杂。它讲求仙、讲炼丹,也讲养生之道、医术本草。它既包含维护阶级统治的思想,也包含某些平等观念。各种人对道教的取舍也彼此不同。和佛教相比,道教没有严格的戒律,它不但不否定现世生活,相反以各种方式来帮助人们享乐。它既能给人以虚幻的满足,又具有实用性,所以也颇受士族阶层的欢迎。很著名的士族大姓,都是信奉道教的。 (二)文艺思潮: 重风骨、重意象、重气韵。 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雕塑、书法乃至园林建筑等在这一时期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风骨:形象生动传神,有气韵,用笔遒劲。 意象:情感和景物的统一。 气韵:精神气质和格调风度。内在的本质的、超脱的风度神貌。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概况: (一)发展概况 魏晋南北朝文学可分为两期:第一期是魏和西晋;第二期是东晋和南北朝。 魏和西晋又可分为三段:建安文学、正始文学、太康文学。 1、建安文学 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196—220),但在文学史著作中习惯把建安文学当作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开端。建安文学成就辉煌。在曹氏父子周围聚集了许多优秀诗人,他们一方面学习汉乐府,描写社会动乱和民生疾苦;一方面歌唱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形成一种悲凉慷慨,刚健有力的风格,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或“建安风力”。这在曹操、曹植、王粲、刘桢等人的创作中得到集中的体现。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建安七子(邺中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踽、应场、刘桢 (1)曹操诗歌内容: A、描写汉末战乱和人民的苦难,如《薤露》、 《蒿里行》: 《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成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呜。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B、表现自己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如《短歌行》、《观沧海》、《步出夏门行·神龟虽寿》: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神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竞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文档评论(0)

xy8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