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B卷 Word版含答案[ 高考].docVIP

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B卷 Word版含答案[ 高考].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B卷 Word版含答案[ 高考].doc

试卷类型:B卷 河北冀州中学 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 年级 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题分数:100分 I卷 选择题(40*2=80分) 1、春秋时期,赵简子说:“……克敌者是,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这表明春秋时A.世卿世禄的分封关系受到冲击B.郡县制普遍建立 C.春秋时期已实行察举制D.血缘政治隶属关系得到加强王国维认为: “商人无嫡庶之制,故不能有宗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商代没有实行分封制 B.嫡庶之别是宗法制的核心内容 C.商王由贵族推举产生 D.商人地位低贱不能适用宗法制钱穆认为:“讲到中国的地方行政,只能说是汉代好,唐代还比较好,宋代就太差了。”他评判三代地方行政好坏的依据是(  ) A.地方行政效率的高低   B.中央集权程度的大小 C.能否抵御外族的入侵 D.能否镇压地方的叛乱 《元史·桑哥传》载:“桑哥又以总制院所统西番(即吐蕃)诸宣慰司,军民财谷,事体甚重,宜有以崇异之,奏改为宣政院。”《元史·百官志》载:“因唐制吐蕃来朝见於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下列对上述两则史料解读正确的是(  ) A.两则有关宣政院的史料相互矛盾B.唐代由宣政院负责接待吐蕃使者 C.元代宣政院管理西藏的军务民政D.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始于唐代 “内阁制度始终没有突破他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即始终没有使明朝实现真正的‘虚君政治’。”材料意在揭示(  ) A.内阁制未改变明朝皇权专制的本质 B.内阁官员权力弱小,无法助理国政 C.明朝皇帝与内阁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D.内阁内部争权夺利,无法发挥效用 黄宗羲在《原法》中说:“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二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下列制度中能体现这一特点(  ) A.中外朝制度 B.元朝的一省制 C.文臣任知州,并设通判 D.二府三司制 自(  )A.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 B.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 C.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 D.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 明清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如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以上材料主要表明(  ) A.明朝内阁的权力高于皇权B.内阁对皇权存在一定制约 C.明朝皇权较前代有所弱化D.内阁事实上成为决策机构 10、某著作写到“,…一有的土官绝嗣,后继无人,或宗族争袭,就派流官接任;土官之间互相仇杀,被平定后,即派流官接任;有的土官犯罪,或反王朝被镇压后,以罪革职,改由流官充任;有的在土民向封建王朝申请‘改土归流’时,王朝以所谓从民之意,革除?土官世袭,改为流官。”与材料所述相关的有( ) ①流官接任方式未被固定化 ②边疆政策的灵活性 ③加强了对蒙藏地区的统治 ④流官大规模出现于雍正年间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1、甲午中日战后,列强称中国为“正躺在死亡榻上”的“远东病夫”,提出要将“分配这这个病夫的遗产”问题提到议事日程,这个“分配”活动的开端是() A.三国干涉还辽B.反割台斗争的失败C.《马关条约》的签订 D.“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 “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转折点,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其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材料中的“转折点”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其实英国在要求外交平等及商业机会等方面代表了西方各国的愿望。如果不是英国,那么别的国家也会这么做的。至于英国在华贸易的重点是鸦片而非茶叶或其它什么商品,这只是历史的巧合罢了。”作者强调了中英战争的( ) A.必然性 B.偶然性 C.可能性 D.必要性 某条约签订后,清廷希望再开谈判,以免除关税为代价,换取外族放弃公使驻京、江河通路、内地游历和归还广东省城。这从本质上反映了清政府 A.以关税作为谈判的重要筹码 B.重视维护国家主权与尊严 C.竭力保全华夷之间的樊篱 D.对“贸易立国”缺乏清醒认识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官僚体系发生了一些变化,出现了“五口通商大臣” “总税务司”“总理衙门”等官职或机构。这些变化( ) A.说明原有的官僚体系遭到否定 B.是殖民主义冲击专制主义禁锢的结果 C.是中国社会半封建化的表现 D.无益于近代中国的发展同治年间,章京周家楣回奏总理衙门:“其中外办罪,生死出入,不得其平,拟请定约时将中外命案定一公例,凡系交涉之案彼此照办,以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mingmingd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