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清市虞阳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无答案[ 高考].docVIP

福建省福清市虞阳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无答案[ 高考].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福建省福清市虞阳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无答案[ 高考].doc

2015—2016学年虞阳中学高三语文月考Ⅰ (2015年10月9日)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选自汪海燕《中国水墨的传承与发展》)????????????????????????????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传统水墨画和现代水墨画的产生背景各不相同,但它们在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后,都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艺术道路。B、中国画受宗教影响深远,从盛唐开始,一些文人士大夫开始为脱离宗教与帝王的约束而奋斗,追求身自由的发展。C、苏轼认为,绘画是画家用以寄托情感、抒发意气的艺术,它表现了画家的爱好,而其价值就在于“悦人”和 “足以为乐”。D、水墨是用毛笔蘸着水墨混合物在宣纸上绘画的艺术形式,它在中国画的艺术体系中,地位重要,历史悠久,成就斐然。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认为,绘画的阵营由文人士大夫、高人逸士等组成那些身居高位、心存隐逸,但出身于贵族的人不在其中。 B认为绘画是纯粹的艺术表达,绘画的目的是娱乐或表达某种情感,它遵循“不是为他人(包括宫廷士大夫)服务”的原则。C、传统水墨画家们大多通过高山、梅兰竹菊之类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对大然生活的向往、对现实的不满和批判。D、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家笔下所描绘的内容是不同的,现代水墨画与传统水墨画相比较,在内容上更加扩大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艺术家们探求各种材料的新特性,综合材料的运用范畴因为现代审美意识的介入,变得更加宽广,新的艺术空间得到拓展。 B陶潜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苏轼的“竹生时,何尝逐节生”中的物象表现了一种高尚的情操,不再是景色那么简单。C、现代水墨的表现语言变得更加丰富,形式各异的风格流派也不断产生,这就使现代水墨创新的表现手法和传统水墨的技法拉开了距离。D、现代水墨画的题材越来越趋向多元化、个性化,多元化的新材料和新技法也被运用到现代水墨艺术创作中。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九十一》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B、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C、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D、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贞元,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B、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C、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D、乞骸骨,乞求自己的尸骨能回到故乡安葬,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老家安度晚年。这是古代官员请求退休的萎婉说法。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贾耽胸怀宽广,维护大局。大将张献甫在樊泽将要取代贾耽为帅这件事上,心存不服。贾耽不为自己军权旁落而生气,反而对张献甫好言相劝,并带走了张献甫,保证了军队的安定。B、贾耽诚心待人,处事有度。他不随意评价别人而且在李纳士兵路过滑州时,没有采纳手下让他们住在城外的建议,而是摒弃疑虑在城中安排住宿并宴请了他们,李纳的士兵对他很信服C、贾耽建言治军,颇有见地。他建议应当由天子任命军队的将领,不应在军队将士中选拔,那样容易导致军心不稳,皇上虽然认为有道理,但没有采纳。D、贾耽嗜爱读书,尤悉地理。年老之后,贾耽在读书方面更加勤勉四面八方的人都来拜见他,向他请教各地的风俗,以及物产、山川地理等知识。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故事,居守不出城,以耽善射,优诏许猎近郊。(2)耽每畋,从数百骑,往往纳境,纳大喜,然畏其德,不敢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客舍喜崔补阙司空拾遗访宿① 步月访诸邻,蓬居②宿近臣③。 乌裘④先醉客⑤,清镜早朝人。 坏壁烟垂网,香街火照尘⑥。 悲荣俱是分⑦,吾亦乐吾贫。 【注】①崔补阙:崔峒。司空拾遗:司空曙。这两人是作者的好朋友,先于作者入仕。作者卢纶,曾三次应举,三次落第。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mingmingd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