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固体热导率的测量
固体热导率的测量
实验者 指导教师(班级 学号,联系号;A 10环工,100107132,662207)
【摘要】本实验采用稳态法,先用热源对测试样品进行加热,并在样品内部形成稳定的温度分布,然后进行测量。用稳态法测定不良导体的橡胶的热导率,并于公认值进行比较。
【关键词】稳态法 固体热导率 硅胶圆盘 木制圆盘
【实验原理】
根据傅立叶导热方程式,在物体内部,取两个垂直于热传导方向、彼此间相聚为h、温度分别为和(设)的平行平面,若平面面积均为,则在时间内通过面积的热量满足下述表达式:
(12-1)
式中即为该物质的热导率,也称导热系数。由此可知,热导率是一个表示物质热传导性能的物理量,其数值等于两相距单位长度的平行平面上、当温度相差一个单位时、在单位时间内垂直通过单位面积所流过的热量,其单位为W/mK。材料的结构变化与杂质多寡对热导率都有明显的影响;同时。热导率一伴随温度而变化,所以,实验时对材料成分、温度等都要一并记录。
在支架上先放上圆筒盘B,在B的上面放上待测样品C(圆盘形的不良导体),再把带发热器的圆铜盘A放在C上。发热器通电后,热量从A盘传到C盘,再传到B盘,由于A、B盘都是良导体,其温度即可以代表C盘上、下表面的温度和,、分别由插入A、B盘边缘小孔的热电偶I来测量,热电偶的冷端则浸在杜瓦瓶G中的冰水混合物,通过传感器切换开关切换A、B盘中的热电偶、与数字电压表F的连接回路。由式(12-1)可以知道,单位时间内通过待测样品C任一圆截面的热流量为:
(12-2)
式中 为样品的半径,为样品的厚度。当热传导达到稳定状态时,和的值不变,于是通过样品盘C上表面的热流量与由散热铜盘B向周围环境散热的速率相等,因此,可通过铜盘B在稳定温度时的散热速率来求出热流量。实验中,在读的稳定时的、后,即可将C盘移去,而使盘A的底面与铜盘B直接接触。当盘B的温度上升到高于稳定时的值若干摄氏度或(0.2mV)后,再将圆盘A移开,让铜盘B自然冷却。观察其温度随时间t变化情况,然后由此求出铜盘B在的冷却速率,而(为紫铜盘B的质量,c为铜材的比热容),就是紫铜盘B在温度为时的散热速率。但要注意:这样求出的是紫铜盘的全部表面暴露于空气中的冷却速度,其散热表面积为(其中和分别为紫铜盘B的半径与厚度)。然而,在观察测试样品C的稳态传热时,B盘的上表面(面积为)是被样品覆盖着的。考虑到物体的冷却速率与它的表面积成正比,则稳态时铜盘B散热速率的表达式应做如下修正
(12-3)
将式(12-3)代入(12-2)得
(12-4)
式中: mB——散热铜盘B的质量(kg)
c ——铜的比热容(J/kg·K)
——散热盘在温度下的散热速率(mv/s)
RB——散热盘B的半径(cm)
hB——散热盘B的厚度(cm)
RC——硅胶C的半径(cm)
h——硅胶厚度(cm)
——硅胶上端温度(mv)
——硅胶下端温度(mv)
——稳态时硅胶的温度(mv)
【调试方案设计】(五号宋体)
1、TC-3型热导率测定仪,橡胶样品,木质样品,游标卡尺,冰水,硅油。
使用注意:
(1)使用前将加热铜板A与散热铜板B擦干净,样品两端擦干净后,可涂上少量硅油,以保证接触良好。
(2)实验过程中,如需触及电热板,应先关闭电源,以免烫伤。
(3)实验结束后,应切断电源,妥为放置测量样品,不要使样品两端面划伤而影响实验的正确性。
2、调试方法步骤
实验内容:测量热导率前应先接通电源,加热器开关打到高热(Ⅲ)档,并对散热盘B和待测样品盘C的直径、厚度进行测量。
(1)用游标卡尺测量待测样品盘C直径和厚度,各测1次。
(2)用游标卡尺测量散热盘B的直径和厚度,各测一次,计算B盘的质量,也可直接用天平称出B盘的质量。
1.不良导体热导率的测量
(1)把橡胶盘C放入加热盘A和散热盘B之间,用三个螺旋头E夹紧(拧去固定轴H不用)。
(2)在杜瓦瓶G中放入冰水混合物,将两热电偶I的冷端(两条黑线)插入杜瓦瓶中,热电偶的热端(两条红线)分别插入加热盘A和散热盘B侧面的小孔中,并将其温差电动势输出的插头分别插到仪器面板的传感器插座和,如图12-2所示。
注意:1)圆筒发热体盘A侧面和散热盘B的侧面,都有供安插热电偶I的小孔,安放发热盘A时此两小孔都应与杜瓦瓶在同一侧,以免路线错乱。热电偶插入小孔时,要抹上一些硅油,并插到洞孔底部,保证接触良好,热电偶冷端插入浸于冰水中的细玻璃管内,玻璃管内也要灌入适当的硅油。
2)本实验选用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