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doc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基于1978年-2014年数据的实证分析 二、 文献综述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研究,最早可追溯到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在此之后李嘉图、穆勒分别提出了“比较成本理论”,“相互需求理论”等等,都强调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到了当代,国外学术界在这方面有了新的发展,大致有以下三种观点。 第一种是以经济学家罗伯特逊(//.ertson.)(“国际贸易的未来”,1937)和R.纳克斯(R。Nurkes.)(“贸易的格局与经济发展”,1953)为代表的R-N学派认为,对外贸易是经济成长的“发动机”,国际贸易不仅能带来直接的或静态的利益,而且能带来间接的或动态的利益。 第二种是以劳尔.普雷维什和辛格(1949)为代表的持否定态度的观点,他们从分析贸易条件的角度展开了“中心?外围”论,认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分别处于国际经济体系的中心与外围,而且二者在经济上是不平等的。对于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对外贸易甚至还会导致贫困化增长。 第三种则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克拉维斯(Clarvis)提出的折中观点,即“贸易只是增长的侍女”而不是“增长的引擎”,对外贸易既不是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而且还不一定对经济有益。 由于理论上的分歧,人们开始从实证研究的角度来寻找答案。近年来,国外在这方面最有影响力的一篇论文是哈佛大学的杰弗里.萨赫和安德鲁.华纳(边江泽.1999).他们的研究发现,实行开放经济的发展中国家在20世纪70?80年代每年的经济增长达到4.5%,而实行封闭经济的发展中国家每年只能达到0.7%。同时,研究还表明,实行开放经济的发达国家的年均增长率可达2.3%,封闭经济的发达国家只能达到0.7%. 国内学者对我国外贸与经济增长相关关系问题也作了大量的实证分析,由于研究所用的数据和方法不同,结论也不尽一致。从研究方法和指标使用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相关分析,这一分析方法主要是用相关系数来反映经济发展与进出口贸易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并以相关系数的大小反映其相互依存的程度。董秘刚(2000)的实证分析表明1978?1998年间,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显著,相关系数r94%。郭欣(2004)运用递归模型的方法得出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即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十分可观的。 (2)回归分析,假定其他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变或是平稳的,从而构建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伊翔硕等(1997)的研究结果认为,出口贸易对非出口部门乃至整个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并不强,远没有起到经济增长“引擎”的作用。杨全发,舒元(1998)采用巴拉萨和弗德等人建立的模型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1978?1995)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了出口的增长并不像预期的那样对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的结论。孙林,王启仿(2003)对于改进的弗德模型所进行的研究指出,中国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和途径具有很强的时期性。 3协整方法,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分析各变量之间是否具有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以及这一关系的具体形式。石传玉等(2003)的实证分析认为短期内出口增长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而进口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却不显著,长期内进口和出口共同对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刘晓鹏(2001)通过对我国1952年以来GDP与进出口的有关变量数据进行协整计量分析,认为进口增长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而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却不显著。李晶(2005)通过协整检验和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方法,建立误差修正模型,结果发现我国GDP和进、出口增长存在紧密的联系,从增长率角度看,出口和进口对GDP的增长都有促进作用。 4贡献率[贡献率是指一种因素变化100%,各要素分别贡献了百分之多少。]的测度,传统的方法是以国民收入恒等式为基础,直接从进出口角度来评价外贸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很多学者对此作了改进和修正,魏巍贤(1999)基于协整分析法和方差分析法的分析结果得出如下结论,中国经济增长的31%左右归功于实行出口导向型战略。而经济增长对出口增长的贡献低于10%,说明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并没有实现对出口增长的规模效应。林毅夫,李永军修正了传统的单方程模型,应用联立方程模型测算出我国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即外贸出口增长10%,基本上能够拉动GDP上升1%。 目前,我国理论界关于外贸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成果很多,在一些方面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仅考虑出口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而未考虑进口因素或把进口当作一个减量计算

文档评论(0)

xingyuxia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