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及阶段性改革成果
重庆市南川隆化职业中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文件 2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与具体措施 6
2009年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计划 11
2010年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计划 15
2011年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计划 18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效总结 64
2009年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阶段性成果 71
2010年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阶段性成果 74
2011年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阶段性成果 76
涪柴班2011-2012学年度总结 92
月坛班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95
2009年月坛班人才培养阶段性成果 95
2010年月坛班人才培养阶段性成果 97
2011年月坛班人才培养阶段性成果 99
博西华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03
2011年博西华班人才培养计划 106
2012年博西华班人才培养计划 110
.2011年博西华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阶段性成果 112
LG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16
2009年LG班人才培养计划 120
2010年LG班人才培养计划 123
2011年LG班人才培养计划 126
2009年LG班人才培养阶段性成果 130
2010年LG班人才培养阶段性成果 133
2011年LG班人才培养阶段性成果 135
财会专业培养模式改革 138
重庆市南川隆化职业中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文件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与具体措施
一 、总体思路
1.以培养适应生产一线需要的中等技术应用性和实用性人才为根本任务。
2.以企业的实际需求为目标,以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设计教学体系, 制定培养方案。
3.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改善课程体系,专业课教学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
4.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目标构建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大实践教学学时在计划总学时中的比例。
5.以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职称层次、学历层次和技术应用水平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走出去,请进来”为途径,努力塑造“双师型及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 。
6.以企业各岗位实际需要的“知识点、能力点”为基础,不断更新教学法内容,优化教案,将优秀教案印成讲义,将优秀讲义印成教材,加强适合本专业特点的、起点较高的、示范性较强的专业教材建设。
7.加强校内外专业实训室建设,并与市内外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应用性人才的新路子。
8.规范实训教学,建立健全多形式的实训方式,加强对各种形式的实训方式进行监控,按照成熟的理论教学程序,编写实训课程大纲、实训手册、实训进度与实训导师制度。
9.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构建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10.构建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体系。
二 、具体措施
(一)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制定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思想,可概括为一个目标、两个面向、三项原则、 四个突出。一个目标:培养目标是造就一大批服务于生产第一线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两个面向:面向社会、面向人才市场,服务于南川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 展的需要。三项原则:应用型人才培养就是要强化“基础性、应用性、实践性” , 办出应用型特色。四个突出:突出技术应用能力本位的教育思想;突出“教师为 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突出可持续发展能 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具体做法有:
1.整合课程结构,深化教学内容改革。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 的要求,充分听取专业指导委员会及校内外专业人士的意见,特别是向用人单位 了解、调查各种职业岗位对知识结构的实际要求,明确各方面知识所占的比例, 形成能反映专业特色并符合实际要求的课程,并以此来构建整体优化的课程体系。
2.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在保证理论知识够用的同时,加大实践性教 学内容的份量。实践教学体系由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综合应用技能训练、顶岗实习四个部分构成,纵向上形成体系,横向上与理论课程有机结合。
3.坚持校企合作、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培养模式。积极推进校企合作, 加强实践环节。与生产一线企业签订实训基地协议, 聘请企业工程师、酒店经理、幼儿园教师分别给机电专业、酒店专业、幼师专业的学生讲课,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让并派遣教师到企业学习企业管理、专业技能。
4.重新调整教学计划,在第二年的第二学期,让学生在这些场地进行实际的“工学结合”的教学实习,时间短的有一个月,长的有三个月,有的专业还实行间周实践法,一周在企业,一周在学校,学校各专业班级轮流进行,这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弥补了学校资源的不足。同时,又对企业是一个大的支持。是学校、学生、企业三者都受益的大好事。
(二)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加强
文档评论(0)